《英雄聯盟》世界大賽,代表台灣出賽的兩支電競隊伍進八強,且台北市府表態支持電競。立委段宜康在臉書上指稱,政府對電競與遊戲產業的支援幾乎是零,他更說「台灣的電競產業需要支持,一如電影產業。」,更多人對電競產業提出看法。部落客銀狐也來發表意見,指出政府其實補助過遊戲產業,但成效不彰。因此,他不贊同政府現行的錦上添花式補助,可將補助金額切成小塊,給大量新創團隊,只要一百組中有一兩組做出成績,這筆錢就有意義。
銀狐的說法是這樣的:
話先說在前面,雖然我是遊戲業者,我個人是完全不贊成政府拿錢來補助遊戲產業的。因為讓一群不懂遊戲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來決定補助的經費要給那些公司,最後這些錢只會撥給那些政商關係良好、會寫報告的公司,而這些錢最後能做出什麼樣的成績讓人懷疑。
至於新聞中批評的「獎金上限十萬」,我會建議委員去搞清楚那個獎項的對象是什麼人。政府這些年花在遊戲產業的補助上可從來沒有少過,只是錢花了很多卻沒有看到相對的效果,身為立法委員是否可以多花點心思在這事上,不要只會炒新聞。
再把話題轉回政府補助這件事上。如果今天政府真的要補助,也請改變以往那種『投入多少經費就要看到多少倍成效』的死板觀念,政府的錢不是用來錦上添花,而是應該用在雪中送炭的。把大筆的經費切成很多小筆的,用這些經費來支持新創團隊,讓它們藉由政府的經費能夠生存下去。這其中很多的小團隊可能根本活不下去,很多小團隊可能做不出好遊戲,但投入的錢可以讓他們培養經驗。如果投資一百個小團隊裡面能有一兩個最後做出成績,那麼這筆錢花得就算有意義。
如果繼續以往那種撥幾千萬給某某公司,然後報告上寫這幾千萬可以創造多少錢產值的老方法,那麼成效就如以往一樣只存在紙本報告上,對於實際的台灣遊戲產業一點幫助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