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德國飼養寵物門檻高,實現零流浪動物
何渝婷
2016-09-14 12:00

(示意圖)

 

台灣的流浪狗越來越多,雖然近年來提倡「領養代替購買」或是「零安樂死」,似乎都沒辦法完全杜絕流浪狗的產生,有動保人士認為,是因為台灣飼養寵物門檻低,對寵物沒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而造成高棄養率,而不夠多的友善空間也容易讓人狗對立。 

 

在瑞士,聯邦政府的法令規定「嚴管寵物繁殖業」與「確保動物福利」,除了寵物店禁止販賣貓狗,飼主在飼養寵物之前必須先完成SKN理論課程。

 

 

瑞士聯邦法有三大要求:寵物登記、飼主教育、寵物稅,瑞士人在擁有寵物後十天之內,獸醫師必須執行晶片植入,並且資料鍵入瑞士的資料庫;寵物稅是要讓寵物飼主無法規避責任;飼主上課內容包括購買或認養一隻狗的理由、飼主義務、狗的營養知識、狗的健康知識、飼主對寵物的義務、相關法律與規定等。

 

瑞士聯邦法甚至要求飼主必須每天和狗有充分的人狗互動、盡量給予寵物在戶外玩耍運動、頸鍊長度要讓狗有20平方公尺的運動範圍、狗的活動之處必須要有遮蔽設施與飲水供應。從這些規定就可以看出瑞士從中央到地方對於寵物的重視與對飼主的要求,強制再加上教育,讓瑞士被譽為「動物+人」的天堂國家。

 

 

德國也是出了名的狗狗天堂,和亞洲或東歐國家相比,在德國的街頭上幾乎看不見什麼流浪狗,而這原因跟德國嚴格的法律規定以及寵物的昂貴花費有關。

 

在德國養寵物需要交「狗稅」,飼養大型犬或特定犬種前,飼主還必須通過理論測驗取得飼養執照,測驗中包括如何照顧犬隻、醫學常識、法律常識等。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在德國,養狗不是隨便養來解悶作伴的,而是養來認識德國法律的,而德國人的守法也讓外國人對於養狗態度有了全新的體驗,他們對於任何生命抱持極大的尊重,也就是說不會因為牠是一隻狗而不重視牠,反而是讓狗活得像人,甚至從狗身上學習到不同的東西。

 

在台灣雖然愛狗人士很多,但許多人卻選擇「餵養」非「飼養」,這樣的「愛心」或「惻隱之心」反而讓流浪狗的群聚問題難以解決,各國的法律規定不同,但這樣的情況可能真的需要法令的落實,以及對飼主的教育才能發揮效用。

 

(圖取自Pixabay)

 

延伸閱讀:陪毛孩走最後的路,寵物臨終服務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