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餐酒學堂激勵產業轉骨
吳仁麟
2019-02-26 09:00

20多年來,他每周至少參加一場餐酒會。在歷經近千場的好酒好菜之後,這位朋友開設了一系列餐酒會課程,教人如何辦餐酒會。他說餐酒會除了是門好生意,還有機會帶動台灣各產業轉型。

 

他這說法讓我好奇,讓更多人喝葡萄酒吃美食不就是發展餐飲業嗎?怎麼還能跟其他產業扯上關係?但是在看過他的課程安排之後,才有點明白他的想法是什麼。對一個愛喝葡萄酒的人來說,葡萄酒往往不只是酒,更像是一種信仰。

 

課程裡,這位美酒美食達人把餐酒會經驗轉化成知識系統,融合了文學、史學、哲學、哲學、商學來論述餐酒會。甚至提供各種資源,手把手的教人如何能辦出一場成功的餐酒會。

 

「葡萄酒是全球菁英族群的共同語言」他認為,對各行各業的高階人士而言葡萄酒的知識甚至比英語更重要。一坐上歐美上流社會的餐桌,共同的話題往往是葡萄酒,對酒沒有一定的了解,在餐桌上就很難擁有話語權。

 

「台灣很多企業家連酒單都不會看,在老外眼裡,這像是某種人文素養指標。」朋友說,打從西元前400年的希臘開始,葡萄酒就是人類菁英的共同飲品。哲學家Aristophanes甚至說:「葡萄酒可以滋潤大腦」。

 

我好奇這位朋友如何能把餐酒會變成一門可教可學的知識?

 

他說,先從動機教起,讓來上課的人有學習動機。談歷史上一些有名的餐酒會,並且說明這些餐酒會達成了什麼目的。比如宋太祖利用一場餐酒會「杯酒釋兵權」,又比如賈伯斯用一場好酒好菜從百事可樂挖角約翰史考利到蘋果公司當CEO。古今中外, 有太多歷史是利用餐酒會寫下來的。

 

讓學員了解餐酒會的妙用之後,餐酒學堂會接著談如何辦好這活動,一場餐酒會的預算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同的目的當然有不同的內容和品質。如何定位,定位後的細節設計與執行,人該怎麼約,酒該怎麼選,餐該怎麼搭,杯子也不能馬虎。

 

一系列的課程也都是利用餐酒形式來進行,邊吃喝邊上課,交流種種關於餐酒會的經驗與資源。有趣的是,來上課的學生裡,不少是想透過餐酒會來獲利,而不只單純和朋友吃吃喝喝連絡感情。酒商想利用餐酒會來開發新客戶,金控理專辦餐酒會是為了強化客戶向心力,甚至有人想把餐酒會變成一門長期生意。

 

餐酒學堂的經驗也反映出台灣風格產業目前所面臨的一些機會與挑戰,在歐美日社會,葡萄酒一直像是某種產業指標,更是創意人的日常飲料。西元前870年,亞述國王辦了一場十天十夜的七萬人盛宴、喝了一萬個皮囊的葡萄酒。當時葡萄酒的價值是啤酒的十倍,亞述國王用這些酒來展現自己的財力,也奠定了葡萄酒從此成為權力和榮耀的象徵。

 

這位朋友說,透過葡萄酒這樣的平台,除了能帶動台灣高端餐飲產業的發展,也能剌激消費市場同時拉動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這片風土也會淘洗和培育出更多的創意人才,為各行各業的轉骨持續注入能量。聽他說著這些理想,我開始回憶在海外旅行的經驗,在每一張和菁英朋友相聚的餐桌上,我們的話題也真的總是從葡萄酒開始。當台灣有愈來愈多這樣的畫面時,也能展現這個社會的財力和文明力。

 

如果您有興趣來參加以上這樣的課程,歡迎來信連絡:vinwu168@gmail.com,通關密碼:「餐酒學堂」。第一次的聚會在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五點,費用一千五百元含餐酒與講師費並贈送簡報檔投影片與相關教材。

警語:酒後不開車,過量飲酒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