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國慶日剛過,舉國歡慶中華民國創建105年,我們身處這塊歷史多變、時代交錯的土地,前人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傳承文化、建立家園,更是節日的核心意義,10月25日中華民國迎來十月的第二個紀念日──臺灣光復節。
不同於雙十國慶,光復節是紀念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美國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的軍事命令宣布恢復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因而明訂,光復節的存在提醒著我們這塊土地多舛的命運,長年戰爭的無情、自我族群的認同及對自由的渴望,期許世世代代勿忘曾經的傷痛,延續這得來不易的愛國情操。
儘管我們不曾參與歷史,仍有多部電影描述那個時代的感情交織,透過劇情畫面的設計鋪成,一起從中感受只屬於臺灣的民族精神!
1. 十月圍城 (2009)
背景描述1906年孫文(孫中山)將赴香港,與革命黨人員商量未來的起義大計,不料遇上清廷軍隊埋伏,革命之義已起,需要多少的犧牲及奉獻才能完成大業?
2. 一八九五 (2008)
背景描述1895年乙末戰爭中發生於客家村的故事,甲午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客家士人吳湯興奉臺灣民主國之命組成義軍,賠上情感而開始的抗日之路。
3. 賽德克‧巴萊 (2011)
背景描述1930年臺灣原住民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對抗日軍,改編自真實抗爭「霧社事件」,分為上下兩部長片,深刻演繹原住民長期遭日本政府欺壓的歷史過程。
4. 天馬茶房 (1999)
背景時代為日治時期末至中華民國光復時,由台北大稻埕的天馬茶房帶出真實的愛情故事,劇情更帶入228事件,以兩種文化及統治方式敘述政府與人民的衝突。
5. 悲情城市 (1989)
是當代最具指標性的電影,故事直接反映當時的重大歷史「二二八事件」,在那個自由風氣尚未成熟的年代,《悲情城市》挑戰禁忌,刻畫出只屬於這塊土地的真實故事。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臉書賽德克‧巴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