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將進行分叉,此次分叉背後代表著什麼?
天機閣/張詠晴編譯
2018-12-17 15:20

 

2018年12月7日,ETH開發團隊在核心開發者會議上達成一致,君士坦丁堡升級將在區塊高度7,080,000時進行,用戶可自行選擇是否更改代碼,升級區塊鏈。若選擇升級區塊鏈,則只要塊被挖掘,更新就會生效。

 

根據ETH開發人員Afri Schoeden的說法,該區塊預計會在2019年1月16日被挖出。BCH分叉大戰激戰正酣,兩大礦工集團也是水火不容,如今,ETH又要「分叉」?區塊鏈產業真的遇到了危機嗎?社群的共識崩潰了嗎?投資者還有信心嗎?

 

分叉背後的區塊鏈思維

 

傳統互聯網有典型的用戶思維、流量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等,而區塊鏈思維主要包括分散式思維、代碼化思維、共識性思維等。

 

區塊鏈的發展沒有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來統籌,因此在決策效率相比傳統商業組織要低,但是更能體現公平的特徵。

 

每一次分叉都伴隨熱烈的討論,甚至引起社群的激烈對峙,深刻體現著區塊鏈的分散式思維,其本質是權責的去中心化。某條鏈的分叉等重大決策,沒有類似傳統中心化世界的FED、董事會等集權中心來確定,而是社群各方利益群體最終博弈的結果。

 

即使在ETH社群裡有V神這種「靈魂領袖」的人物存在,一旦其行為得不到社群的認可,最終也有可能被拋棄。這就是分散式思維的體現。

 

每一次分叉都伴隨著對舊有共識的挑戰,在舊系統達成的共識中,各利益主體已經達成了共識,分叉會對舊有的利益格局造成衝擊,引起舊有共識的分化、重組最終形成新的共識。

 

和互聯網從用戶的角度設計產品、與用戶需求達成共識不同的是,區塊鏈世界中,先與社群成員達成共識,再來形成之後的產品和服務,類似於按需生產。這深刻反映了區塊鏈的共識性思維。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全面解析即將到來的ETH硬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