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有幾個民間團體在立法院外抗議,因為兩岸貨貿可能會在2016大選前完成談判,而民間團體們就批評政府放棄勞工與農民。律師賴中強從上午8時30分,逐一念出貨貿通過的1510項將開放的中國進口工業製品的貨號與貨名,包含牙科器具、紡織材料、小客車、低底盤公車等,超過6小時才念完,且還沒念到320項加工農產品。賴中強想藉此舉提醒馬政府,這項談判「沒有民主參與,沒有經貿談判;沒有社會團結,沒有貿易協定」。
自由報導,經民連表示,馬英九總統急著推貨貿,根本是以報復心態,製造問題給下任政府的心態來處理,才草率開放1830項中國農工產品進口。沃草採訪賴中強,他說貨貿近日進展快速,可能受直接影響的農民、工人,對於貨貿的影響都不清楚,與服貿一樣,程序黑箱。雖然近日,經濟部針對貨貿,舉辦數百場說明會,且部長鄧振中持續與紡織鋼鐵等可能受影響的工會交換意見,但賴中強強調,如政府沒提供詳細資訊給業者與勞工,再多公聽會只會流於政令宣導。
綜觀各界看法,大家都擔心貨貿對中國的讓利太大,而政府沒有配套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看來與服貿很像,反服冒的學生並非一味反服貿,而是希望「先立法再審查」,促進兩岸產業共存共榮。民報採訪賴中強,他認為政府應考量農產品、產業規模、產品形象、中國農產品的大量侵台造成食安問題惡化。
其中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台灣的農產品產量無法與中國的海量農產品競爭,台灣農業將面臨危機;其他產業也有類似的規模問題。他說,兩岸談貨貿,服貿或TPP都是互有退讓,但經濟部應先舉辦公聽會,且經過立法院授權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核,才不會引發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