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馬英九在國慶日講了什麼嗎?
林應允
2016-10-11 13:36

 

昨日,總統蔡英文在國慶大會上發表了國慶演說,備受關注。而今年也是前總統馬英九卸任的第一年,他出席了昨日的國慶大會,那此前他在國慶演說上講了什麼,你還記得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2015年馬英九國慶演說

 

馬英九表示,今(2015,下同)年的國慶日,還有特別的意義。今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七十年前,全國軍民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擊敗了強敵、挽救了國家、光復了臺灣、幫助了盟軍,贏得了二戰。我們今天在這裡歡慶國家的生日,不要忘記在過去120年當中,無數先烈先賢—包括許多來自臺灣的抗日志士與抗戰英雄—所付出的生命與熱血,才能讓我們今天在臺灣享有自由、安定、與繁榮的生活。

 

馬英九表示,七年來,雖然政府全心全意為臺灣打拚,但是還是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與一些誤解。七年來,我們捍衛臺灣的自由民主。美國「自由之家」評定:不論人民的政治權利或公民自由,我國都與先進國家一樣,屬於自由國家。七年來,我們實踐社會公平、大力推動社會福利、打造了更能安居樂業的環境、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用心拚經濟、加速推動「創新驅動」的新經濟模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且簽署了23項合作協議、在國際關係上努力扮演「和平締造者」與「人道援助者」的角色且開花結果。

 

馬英九強調,國際環境變得友善,兩岸關係的改善是主要因素,臺美關係的提升就是見證。兩岸之間,不再進行惡性競爭,擺脫了「支票簿外交」等負面的國際觀感。這是因為我們以創新的思維,同時處理「兩岸」與「國際」這兩組關係,創造出了一套嶄新的「活路外交」。兩岸關係越平穩,我們越有條件推動「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的援外政策,受到國際社會的尊敬與讚許也越多,這是一個互惠雙贏的良性循環。

 

馬英九表示,七年來中華民國的國際形象變好,我國觀光客更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從民國86年到我上任前的96年,全球只有54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落地簽證或簽證便利,而現在已經擴大到153個,增加了99個,這是空前的成長;境外旅客也更喜歡來臺灣,去年已經達到991萬人,是我上任前的2.6倍,成長率全球第二,創造超過4000億臺幣的觀光收入。這些也是前所未有的。七年前,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彼此原是惡性循環,我們把它扭轉為良性循環!現在,臺灣多數人要維持的是什麼樣的現狀?就是這個良性循環的「現狀」!

 

馬英九強調兩岸關係七年來得以維持現狀的五項原則:第一、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這是有近八成民意支持的「臺灣共識」。第二、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這是由臺灣提出、大陸接受、有五成以上民意支持的「兩岸共識」。第三、「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交流原則。第四、「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協商原則。第五、「對等、尊嚴、互惠」的互動原則。他也強調,其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最為重要。

 

馬英九表示,如果下一任總統願意沿用剛剛提到的「臺灣共識」與「兩岸共識」,兩岸關係將繼續和平繁榮。事實上,不論哪一位當選總統,就職時依據憲法第48條宣誓,誓詞第一句就是「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因此,一位中華民國總統,接受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達成的「九二共識」,合憲合法,合情合法,還有什麼困難呢?

 

2014年馬英九國慶演說

 

2014年國慶日,馬英九發表題為「以民主為傲,以臺灣為榮」的演說。他首先回顧兩次的馬航空難、烏克蘭危機等國際重大事件,認為這些事件影響重大,各國嚴肅以對,他也回顧了三月學運、捷運凶案等國內重大事件,表示些事件都讓整個社會震動,每位同胞擔心。接著他也表示國家建設有所發展,列舉了「花東鐵路電氣化與瓶頸段雙軌化提前9個月通車」、「財政健全方案上路」等例子。

 

馬英九表示,自從他上任之後,一直以「活力經濟」為施政重點。在今年元旦與就職6週年的祝詞中,他也重申「全民拚經濟」目標,列舉各方面數據顯示臺灣經濟已經進入良性的循環。整體來說,近一年來,國內經濟確實有改善,但是我們不敢懈怠,一定會繼續努力,讓這塊土地上「人人有感、全民幸福」。

 

馬表示,在7、8月間的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中,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災民度過難關的行為展現出「患難見真情」的同胞愛。劣質豬油事件影響食品業者,造成民眾恐慌和食品廠商損失,更因國際媒體的報導,傷害了國家整體的聲譽。政府痛定思痛,立即提出八項強化食安措施。他要再次強調,他和所有國人同胞一樣,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黑心行為,也要求行政部門,徹底檢討,嚴查重罰,以杜絕黑心食品的再現。

 

他也表示,劣質豬油的揭發歸功於一位檢舉4年、鍥而不捨的農民與一位不推責任、越區辦案的警察。因為他們強烈的正義感與責任心,才使得屏東的黑心業者落網。這個故事也再次彰顯,人性與良知的確是臺灣最美的風景。他認為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啟發了公民意識,也實踐了人性價值。民眾主動參與奉獻,是讓我們發自內心關懷彼此、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資產!

 

馬回顧中華民國103年的歷史,表示先輩夢想是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曾在築夢過程中犧牲奮鬥,感謝他們的努力,讓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更讓臺灣成為第一個民主轉型成功的華人社會。馬強調「精神基礎」重要性,且認為在現代社會,這個精神基礎就是「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人民發聲蓬勃多元,不受箝制。在美國「自由之家」的排名中,亞洲各國只有我國與日本並列為「有新聞自由」的國家。民主政治可以包容歧見,促進對話,化解紛爭,帶來社會穩定。就此而言,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好的範例。

 

馬也提及來自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新住民,表示新住民與移工的身影與口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當中親切熟悉的景象。他們也一樣受到我國憲法的保障。經過新住民長期爭取,現在所處的環境遠比當年更為友善。此外,越來越多的境外學生來臺灣留學,讓人覺得臺灣越來越國際化了!他們豐富了臺灣的人文風貌,我們也學到更包容友善的態度與更寬廣多元的視角。「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臺灣」已經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外交方面,馬認為有重大突破。日本簽訂「臺日漁業協定」,和平解決爭端;廣大興28號漁船事件中,以和平談判方式促成菲律賓道歉;英法院同意引渡在臺犯罪後潛逃返英的英國公民林克穎回臺;服刑我國的官方代表,可以正式參加睽違三、四十年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會議;中華民國護照在世界140個國家與地區享有免簽證或落地簽的待遇。

 

兩岸關係方面,馬表示兩岸從衝突到和解,從對抗到協商,民主憲政發揮了作用,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或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依據憲法所制定的政策。尤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更是兩岸6年來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方不變的堅持。這樣的主張,在歷次的民調中,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未來,兩岸政策仍然將遵循這個民主機制運作。而今年兩次歷史性的「王張會」,更反映兩岸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

 

馬呼籲海峽對岸,此時是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最適當的時機。民主與法治。這從來就不是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的權利。針對香港民眾最近為爭取特首普選的行動,馬表示堅定支持。大陸與香港的民主發展,取決於領導人面對改革的智慧與度量。30年前,鄧小平先生在推動「改革開放」時,曾說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今天的香港何以不能比照辦理,「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果真如此,這必將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同時臺灣人民也必然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衷心期待,不論是港澳,還是大陸,都能一步步實現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民主理想。

 

馬認為,民主的發展沒有公式,憲政制度也難以移植,但我們相信,只要方向正確,以中華民族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條兼顧穩定發展與民主自由的道路。站在共享血緣、文化與歷史的基礎上,我們樂意與大陸及港澳人民,攜手合作,交換經驗,共同探索中國大陸推動政治經濟改革的最佳方案。相信2千3百萬的臺灣人民,也都樂於分享民主經驗,讓炎黃子孫的成就在世界發光!

 

馬表示,應坦誠面對臺灣民主發展在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認為民主可貴且脆弱,需要珍惜與呵護,更需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否則就可能倒退。最近這一、兩年來,出現了一些激烈非法,甚至霸占政府機關的抗爭手段,否定了不同意見者的合法權益。這樣不民主的行為,不僅讓社會出現不必要的對立,也讓不少法案在國會受到少數杯葛而無法審議。當世界各國快馬加鞭進行經貿結盟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時候,臺灣卻在原地踏步,甚至被國際媒體認為是「自甘落後」,實在令人心焦。

 

2013年馬英九國慶演說

 

馬英九表示,臺灣曾經選擇對抗與鎖國,讓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成為東亞的兩座火藥庫。現在,我們的戰略一方面是堅持自由、民主的價值,一方面是與大陸推動和解與合作。經過這五年的努力,今天的臺灣海峽已經成為亞洲最和平的海峽、最繁榮的通道。

 

 

馬認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當前兩岸應該不斷地透過溝通協商來增加彼此的政治互信;不斷地擴大深化兩岸交流互動來增進人民福祉;同時推動互設兩岸兩會辦事機構來強化為民服務,共同為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再創新的高峰。

 

馬表示,我們的和平戰略在國際社會不僅得到普遍的肯定,也為臺灣爭取到實際的利益與尊嚴。中華民國與邦交國邦誼穩固,我國獲得免簽證或落地簽待遇的國家(地區),最近又增加了1個,達到134個。今年,可說是「活路外交」的豐收年,從二月到十月,幾乎每一個月都有具體的成果。

 

馬表示,和平戰略不能沒有風險意識,有了和平的環境,我們更能全心推動國防改革。堅實的改革是支撐「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的基礎。六十多年來,國軍為臺灣安全所做的犧牲與貢獻,值得我們肯定與尊敬。這幾年來我們持續購買防禦性武器;開始實施募兵制;並強化我們的科技戰力,讓臺灣的安全更有保障。他說,我們既要保障軍人人權,也要維護軍中紀律,同時還要提升國軍戰力。他承諾,我們不僅要讓我們的子弟安心服役,學習專業技能,更要重振軍人士氣,恢復軍人榮譽感,讓國軍受人民尊敬。

 

馬表示,臺灣經濟正面臨全球化與區域整合的雙重挑戰,我們必須重新定位,一方面要讓臺灣能夠成為國際經濟體系中關鍵元件和精密設備的提供者,同時開創服務業創新模式,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吸引全球投資,來拓展我們商品和服務輸出的市場,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經濟島」。我們要更積極協助許多廠商轉型為「中堅企業」,不僅發展出關鍵技術,也逐步建立在國際供應鏈的「隱形冠軍」。臺灣要成為「自由經濟島」,一方面要全面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另一方面要快速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現在我們面臨的,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落後其他國家很遠」的問題。

 

馬表示,我們不僅經濟要面向全球,我們的文明也要向世界看齊。臺灣社會的文明,在英九心中有兩大指標,一是公民社會,二是弱勢關懷。身為總統的責任,是要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持續深化民主的信念與文化,以建立公民社會。過去,我們在學習中建立民主;現在,我們要在民主中實踐公民社會。具體來說,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它所展現的面貌就是「優質民主」,也就是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在這個理念下,我身為總統的首要任務,就是遵守憲法,落實憲政。

 

馬表示,他對臺灣社會充滿信心,我們追求的公民社會有多元包容的價值、理性問政的文化、友善關懷的公民、以及積極回應的政府。公民與政府,可以透過對話,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實踐社會的改革,也可以促進政黨之間理性的競爭。這或許是一段迂迴痛苦的學習過程,但它的果實將是幸福臺灣的滋味。

 

延伸閱讀:除了蔡英文,其他政治人物國慶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