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高興得要哭了!
端傳媒
2015-12-01 22:19

《牛津辭典》是英語世界的權威,不說不知,原來它每年都會進行一場文字選舉,選出一個當年的英文風雲單字,去反映全球最流行的文化趨勢或時尚精神!

 

就在今年11月,牛津大學出版社公布了2015年的獲選「佳麗」,結果相當出人意表,因為今年獲選的並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表情符號(Emoji)!那是一張淌下兩滴淚水的笑臉,它可以表達「喜極而泣」、「笑到飆淚」或者「哭笑不得」等情緒。官方的英文解釋是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到底是什麼?

 

原來早在90年代,Emoji這個單字已經存在,它是日文「繪文字」的拼音,指的是以繪畫來代替文字的小圖案(日本語裏,E是「繪」即圖片,mo是「文」,ji是「字符」)。換句話說,Emoji表情是一種視覺上的速記符號。其實英文也有類似的文字Emoticon,但相比之下,Emoji讀來容易上口,帶點趣意,所以更被廣泛接納。

 

到底是誰那麼聰明想出這個東西來?「Emoji之父」正是日本人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1999年,他在一家電信公司打工,希望設計一些表情符號,為本來冷冰冰的手機訊息添上溫情,讓人收到短訊時好像面對面溝通那麼親切。於是他與團隊一起努力,在一個月內創作出第一批約180個Emoji表情。因為當時的手機屏幕不大,每個Emoji只能造成12 x 12的低像素圖案。

 

沒想到,Emoji推出市場後,大受日本的年輕人歡迎,向來有商業頭腦的蘋果公司,就在推出ios5輸入法時一併加入了Emoji,於是這種表情符號馬上瘋魔全球。到了今天,不但年輕人愛用,甚至是政商領袖,都會在訊息文字中加插一個或幾個Emoji,傳達更豐富的情感,務求讓自己的意思不容易被曲解。

 

「喜極而泣」脫穎而出

 

《牛津辭典》的編輯團隊發現這個趨勢,特別邀請流動科技企業SwiftKey合作,調查及統計全球Emoji的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在各式各樣的圖像中,以這個「又笑又喊」的表情最受歡迎;過去一年,光是這個表情已佔去英國和美國的Emoji使用率20%和17%,上升足足有三倍!

 

這個年度風雲字評選已有多年歷史,今年是首度把殊榮頒給一個圖像。

 

《牛津詞典》總裁葛雷瑟羅(Casper Grathwohl)解釋,這個表情符號的簡單圖案,足以反映使用者當時的情緒、性格以及關注的事物,甚至超越不同語言之間的界線,成為全球主流,符合現今世代的「玩心和親密感」,所以成為「風雲單字」,絕對當之無愧。

 

這麼看來,字典雖然非常嚴肅,不過它的編輯人員卻絕非古老石山,反而樂意與時代一起進步,你說,這是不是又教人高興得要哭了?

 

古時有句話這麼說:「一幅圖勝過千言萬語」。到了今天,人人都講求高速效率,甚至連好好地看一幅畫的耐性都沒有,難怪這些線條簡單、卻盛載着豐富情感的Emoji會大行其道。

 

我們都知道語言和文字會隨時間和文化改變而不斷演化,要是有一天,世界不再只有傳統文字,連正規寫作都用上Emoji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更好還是更壞呢?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