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影響能源和環境?
Gloria Zhao/灑脫喜/張詠晴編譯
2018-11-15 14:25

 

我不打算談論比特幣所耗電力超過智利這一話題,而且我也不打算談論中國有多少礦池的能源是來自燃煤供電,但我知道這些問題。也許區塊鏈可透過促進當今相關的能源問題,來實現自我救贖:激勵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以及抑制碳排放。

 

目前可行的小規模應用是安裝微電網,例如可用於本地供應能量的獨立屋頂太陽能板,這在自然災害期間尤其是有益的。這樣的能源生產者,可使用加密貨幣(很多合理的物聯網區塊鏈應用案例之一)的方式實現與消費者進行直接交易。

 

更大規模的應用,包括大型電力供應商網路,提供有關其能源數量和類型的數據,以及電力消費者在一天、一周、一個月和一年當中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可被用於設計一個激勵結構,用於在不同時間調節能源使用的碳排放量:例如在下午1-4點的時間內為你的電動汽車充電,在當天的低需求時間,因使用更多的太陽能而獲得獎勵,或者等到晚上10點(需求通常很高,並且大部分電力來自化石燃料)並支付相對更多的費用。

 

排碳權(Carbon Credit)已經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激勵結構,並開始阻止氣候變化的發展。排碳權和碳抵銷(Carbon Offset)的通證化可以提高相關透明度,易於轉移並提高系統的完整性。

 

由於每次購買都會對環境產生一些影響,消費者或有朝一日能夠追蹤其行動所留下的足跡,並採取行動來抵消這些行為。碳抵消可以直接嵌入到產品中,因此消費者可自動參與到為回報地球而進行的努力當中。

 

但這裡存在著一個整合問題:大多數區塊鏈應用,僅在每個人都使用它時才會有效,「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不兼容的平台難以採用,鎖定的生態系統阻礙了生產力和創新。此外,還存在著各種整合障礙,其中包括遲滯的產業(由於安全性較創新的次序更優先)、保守派立法者,以及已存在或尚未存在的法律法規等原因。而消費者也會因為絲綢之路和Mt. Gox這些負面事件,而對區塊鏈技術猶豫不決。

 

我會說,這一切都是非常合理的,但它們也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教育,來自同行的壓力,更多的教育,政府的授權,以及更多的教育。

 

在區塊鏈學習曲線當中,我們可能會對當前技術的侷限性感到絕望,是否有任何可行的應用?也許你覺得這些誘人的區塊鏈願景都是不可行的。或許你和我一樣設想了區塊鏈烏托邦,但不確定如何構建它們。希望我已經說服你,這些的確是有可能的,但在我們抵達那裡之前,我們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去克服。

 

區塊鏈的挑戰通常被分為三類:技術缺陷源於這項技術新生的本質、非區塊鏈挑戰顯著影響區塊鏈應用的有效性,以及整合存在的障礙。

 

這是什麼意思呢?你不必成為一名區塊鏈愛好者,甚至不必成為一名開發者來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設想你自己的區塊鏈烏托邦,然後去構建它。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構建區塊鏈烏托邦:挑戰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