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跟泛舟哥還能紅多久?
楊方儒
2015-12-06 11:29

我們做媒體,每一篇報導的核心關鍵字,是「成功」。

 

回憶五年前,從臉書到傳統媒體,一面倒的各種消息與讚賞,把林書豪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熱浪上。這證明了POP ART藝術家Andy Warhol在1968年的那句著名預言: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但他真正成功了嗎?NBA成功行銷全世界,但林書豪真要奪得總冠軍戒指,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又何時能像騎士隊的LeBron James一樣成功?

 

林書豪今年來到黃蜂隊,比起過去兩年的湖人隊、火箭隊,雖然更加年輕化,但能不能夠在季後賽大放光芒,甚至打進總冠軍賽,機率確實是相對較小的。林書豪近五場表現都有限,在先發與板凳陣容間搖擺,也還要贏得教練與隊友們更多的信任,爭取更多的上場時間與表現機會。

 

台灣的球迷一直很挺林書豪。體育台的轉播,從以前一季沒幾場黃蜂隊轉播,到現在高頻率的出現。每年林書豪來台,也還是有很多球迷接機。

 

只不過,這樣一位輾轉多隊的「浪人」球員,在NBA是相當常見的。台灣多數球迷能夠理解這一點嗎?看看現在誰會關注旅美投手王建民的動態就知道了。

 

我們都知道,不論是NBA或各行各業,暴起暴落的賭徒真的太多了。很多人空有名氣,缺乏真正實力,以及更關鍵的長期穩定表現,賺了一票就走,留下的是一個個被戳破的大泡沫。

 

 

小米的成功,絕對不在第一支手機,在第二支、明年秋天要發布的第三支。就連蘋果都不是第一次做手機就大成功,首代iPhone總共只有612萬支銷售量,只是現在iPhone 6S一季的零頭而已。RIM作為在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個竄起的品牌,也曾有過很多忠實用戶,但不過三、五年時間,就已經日薄西山。

 

林書豪的成功,絕對不會是在五年前的林來瘋熱潮下。林書豪當時兩度遭球隊釋出,其實是多數NBA球員都曾經走過的遭遇。職業籃球本來就非常現實,是一條險路,除非林書豪決定離開NBA,不靠籃球賺錢,用他哈佛大學的學歷找一般的工作,否則就要習慣NBA的游戲規則。美國的職業運動,不論是籃球、棒球、網球,總是有太多新星竄起,一下子大放光明吸引眾人眼球後,瞬間又消失的例子。

 

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是,釀最好的葡萄酒的葡萄,通常生長的地方都是最貧瘠的。因為葡萄藤長在這貧瘠的砂土,它為了尋找水份,根就會一直往下生長,生命力非常旺盛,甚至有時可以鑽到地下十二公尺的地方,但現在我們用人工的方式,快速吹出了一顆顆大葡萄,但他們真能變成好酒嗎?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現在的臉書,確實是一個不缺神話的媒體平台,現在的人類,也確實生活在媒體掌控一切的社會中。傳統媒體、乃至於臉書的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功能,出現了迅速膨脹、迅速消彌的現狀,但就怕粉絲們一哄而上群起圍觀,又一哄而散轉頭就走。留下來的,只是滿地的垃圾,還有一個個企求成功,卻無法成功,走下了神壇,被粉絲無情拋棄的十五分鐘男女主角。

 

一年之後,大家可以問問泛舟哥同不同意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