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儀:我要拆除網路與現實的高牆
何宇軒
2015-07-27 08:20

揭開台北林先生的口罩~專訪上下一次刊出!

一個人可以有多少身分、可以做多少事?試想如果你同時是沃草共同創辦人兼發言人社企流財務長PTT官方粉絲團主編割闌尾發言人財金博創辦人,你是否有辦法處理這些嚇死人的繁忙事務?

 

商管雜誌形容他:「戴副圓圓眼鏡,有著像是大學生童顏,笑起來兩肩聳動地讓人覺得有些誇張的大男孩」好像很難把這樣的形象,與傳統的「社運人士」聯想在一起。

 

然而,他卻同時參與過作風鴿派的1985行動聯盟,也參與過鷹派的黑島青。他在太陽花運動協助募到690萬,後來在紐約時報等多個媒體刊登廣告,還設立網站成為國際對外窗口。

 

當「大人」批評搞社運的都是沒有競爭力的「魯蛇」(Loser)時,他已經出過三本專業財經書籍。

 

他近來最為人熟知的身分,則是穿上手術衣,宣傳罷免權的「台北林先生」。

 

當獨立媒體「沃草」的前執行長柳林瑋,爆出帳務爭議而被解職時,也是他臨危受命擔下執行長大任,甚至忙到去醫院掛點滴;朋友心疼地在他臉書上留言說:「我不會跟你說加油,我要你快去睡覺!」

 

面對他這些龐雜的生命軌跡,其實筆者一開始也是頗為慌亂,不知從何下筆。但在仔細爬梳過後就會發現,這些看似彼此不相關的經歷,其實是有跡可循。

 

這一切,就從他擔任PTT臉書粉絲團主編的經歷開始說起。

 

問:為什麼PTT這樣一個BBS站,會想成立臉書粉絲團?

 

答:在臉書崛起之後,對PTT的確造成了影響,因為新的使用者都不來PTT了。以前的學生會在PTT上面設班版,但是現在都改成在臉書設立社團。

 

這幾年可以發現,現在PTT的上線最高人數,已經開始下降,這樣會進而導致文章數量與品質也下滑,讓社群走向崩潰。為了不造成這樣的情況,所以站方認為應該要有所作為,因此設立了臉書粉絲團做導流,讓鄉民的文章被更多人看見。

 

問:那你是怎麼當上主編的?

 

答:我原本已經有在PTT擔任板主大約六、七年的時間,後來也有擔任小組長,算是比較資深的使用者,再加上我先前出版過三本書,所以站方對我的文筆比較有信心。現在我在PTT臉書粉絲團負責的工作就是挑出好文章,並且下眉批,讓PTT被更多人看見。

 

問:你挑選文章有哪些原則?

 

答:我會先以透過群眾力量作篩選,也就是熱門的大看板為優先。之所以成為大板,表示它裡面的議題受到很多人關注的,接著我會搜尋50個「推」以上的文章。當然文章被推不見得好,但是它是好文章的機率會比較高。還有就是看標題,我並不是所有文章都看,我只找值得分享的,從中挑出精華的幾篇文章。至於要怎麼選擇,就牽涉到對文章的敏感度。我以前都要花1個多小時來尋找,隨著敏感度提升,只要花15到30分鐘來做一樣的事情。

 

問:那你會考慮挑很多「噓」的文章嗎?

 

答:這種的我不會選,因為有時候除了選熱門文章,也會選擇社會正在關注的議題。我之所以不會去貼很多噓的文章,因為這些通常是筆戰文,容易引起讀者不悅,而我希望分享的是有趣、開朗、有正面價值的文章。

 

問:除了設立臉書粉絲團以外,PTT還有因應網路使用習慣的改變,有哪些因應措施呢?

 

答:主要是設立PTT的網頁版本。以前網頁版很難閱讀,現在已經有改善。另外因為BBS在操作使用上有很大的進入門檻,站方未來也希望能提供從網頁上登入的功能。

 

問:習慣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人增加了,這對PTT會產生影響嗎?

 

答:算是正面的影響。以前的使用者都是學生,現在都成了上班族,在社會上有更大的影響力與論述能力,可以產生很不錯的深度文章,但是卻比較沒時間上網。如今智慧型手機普及,讓要上班沒空的人,也可以有時間去看PTT。

 

(何宇軒攝影)

問:你在這兩年投入公民運動,這會影響到你經營粉絲團的方針嗎?

 

答:我會希望大家重視相關社會議題,讓大家知道,台灣有許多議題其實被打壓、沒有真正被看見。就以關廠工人臥軌抗爭事件為例,我最初看到的時候,也不能理解怎麼會有人這樣鬧事、阻礙交通安全,但那時,也有人在PTT上解釋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那時候就把相關的文章貼出來,讓網友可以看到。之後的大埔、華光社區,洪仲丘案等事件,我也是把相關文章放上來。在洪仲丘事件的時候,也是因為透過社群網路,才讓沒有看PTT的人,也知道這些事。如果我當時都沒貼這些文章,那些熱血沸騰的討論可能就只限於PTT裡面。我希望藉由這些文章,讓更多鄉民成為覺醒的公民。

 

問:在經營過程中有遇過什麼阻力嗎?

 

答:我曾經跟站方有一些經營方針上的爭執。那次是大埔的事件,我一開始用很批判的方式來分享文章,事實上當時我已經經營兩年了,站方之前都不太會過問我的經營方式,但那次站方有說這樣的方式不太好,因為不夠中立,所以我就換了一個方式,只讓大家關注這個事件,但我自己不下評論。

 

<嚴守中立原則,是對自我的要求>

 

在去(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雖然我自己有支持的對象,但我不會貼只限特定候選人的內容。因為即使有人在八卦板寫特定候選人的文章,一下就會被其他文章洗掉、影響有限。但若貼到社群網站上,經過層層轉貼,看到的人就會很多,所以我會嚴守中立原則。另外像我參與的「割闌尾計畫」,我也幾乎沒有貼相關文章在上面,這是一種自我要求。

 

問:你是怎麼開始投入社會運動的?

 

答:在洪仲丘事件時,就感受到這是個重大的事件,因為國防部的表現實在太扯,幾乎是「每日一爆」。我在轉貼分享文章之餘,也就在思考,除了在網路發揮影響力,要如何在實際的行動中發揮專業。我後來加入了1985行動聯盟,也與之後創辦沃草的柳林瑋認識。在實體與網路之間的高牆,我試著要把它拆掉。

 

問:身為獨立媒體「沃草」的創辦人之一,想請你談談沃草是如何誕生的?

 

答:當時1985行動聯盟,希望大家睜開「公民之眼」,那睜開之後要看到什麼東西呢?沃草就是公民之眼睜開之後,要讓大家看到的東西。其實後來會發展成現在這樣的新媒體也是一場意外,因為本來只是要做網站、提供工具,讓大家可以觀看、參考國會的情形。

 

當時是柳林瑋找我進入沃草,而且據我所知,沃草的點子最初是柳林瑋最早提出來的。但他一開始的點子,也跟現在的沃草差很多,隨著中間有新的夥伴加入或離開,沃草才逐漸成為現在的模樣。我在沃草的工作主要是對外。雖然名義上是發言人,實際上更像是業務員、也負責建構商業模式。像是跟蘋果、聯合、自由評論網等傳統媒體合作,擴大影響力。因為如果只在國會無雙(編按:沃草旗下的網站)貼文,流量有限,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就是跟傳統媒體合作,打出品牌名聲,因為這些都是免費廣告。

 

問:所以說沃草並不是由1985直接轉型而來?

 

答:沃草初期投入的夥伴跟1985有高度重疊,只是目前團隊裡的成員,都是後來加入的。沃草一開始跟1985淵源很深,所以會互相認為是自己人。隨著1985跟柳林瑋起爭執之後,就正式分家了,而我也從中學到很多。

 

問:你所謂的學到很多是指什麼?

 

答:我在1985以及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期間,在組織決策上學到很多經驗,之後都應用在割闌尾計畫上。其實我不是割闌尾的發起人,而是被朋友拉進去。在318之後覺得很累,想休息一下,不過還是沒得休息,真是好大的一個坑(笑)。



我會更重視人和人之間的想法,割闌尾採取完全開放的型態,因為這是公民權利,只要你來開會,意見就可以傳達,會議記錄也會貼出來。雖然貼出來之後,有些人會來批評,這種讓「後面的人推翻前面的決策」,對組織社運其實是不好的,可是對全體來說卻是好的,因為可以發揮群眾智慧。一小群人開會總會有盲點,即使割闌尾計畫的成員來來去去,可是卻一直很活潑,引發出很有趣的特色。像是板橋的夥伴辦讀書會、港湖區辦論壇,也有人擺攤,自行辦各種不同的活動。

 

<即使羨慕,仍堅持不要光環>

 

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很多人批評陳為廷、林飛帆等人把話語權都搶走,但割闌尾計畫沒有明星,因為推動罷免權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我希望組織裡不要有明星的光環。這對我來說其實思辨了滿久的,因為我難免還是會羨慕這樣的光環,但我也毅然捨棄了。雖然到現在媒體上都直接寫我的名字了,但是「台北林先生」的名稱至少維持了11個月。

 

<志工不是來追星,是為了理念>

 

雖然有媒體主管勸我用本名,因為這樣媒體才好寫,不然「台北林先生」很難寫,但以結果來看,即使沒有明星,割闌尾還是有強大的能量。很多志工進來,不是因為是我的粉絲,他們也不會覺得被誰收割或是為誰貢獻,每個志工都是認同罷免權理念的人;如果由一個明星來帶領,終究有讓人膩了的一天,但是每個公民來自各行各業,有許多點子,這時就會創造很多題材。

 

問:你身兼這麼多職務,你是如何有這樣的動力?

 

答:我敢說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很快樂的,雖然很累,幾乎每天睡醒就是工作,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我是為了理想而勞動,做想做的事情。

 

我這兩年推動「強化選舉權」和「罷免權」,我相信讓對的人、符合民意、為人民做事的人從政的話,很多問題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法。像沃草的「國會無雙」、「市長給問嗎」都是要讓民眾更了解候選人,藉此強化選舉權。

 

至於割闌尾計畫,就是推動罷免權,因為有人選上之後可能會變質,或是他其實是個騙子,那就要讓人民可以回收他的權利,把權力再交到對的人手上。這些就是我的理想,我願意投入。

 

首圖來源:林祖儀提供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

●Knowing徵才 - jet@knowing.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