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之處見功夫 互動藝術的樂趣
張詠晴編譯
2016-03-15 13:53

藝術家喜歡關心很多無關緊要的小事,但這也完全符合他們平日留給大家的印象_敏銳,喜歡出其不意。像是孩子們的腦迴路能改變世界、建築裡的磚瓦也會做夢、光線和暗影想玩捉迷藏……人們會作出什麼反應?睜大你的雙眼,生活中處處是藝術家們創作的互動裝置藝術(Interactive Art),一點也不高貴冷艷,盡情享受身處其中的樂趣吧。

 

秘密情報傳遞點

秘密情報傳遞點

Dead Drops

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你漫步在紐約街頭,忽然在轉角處發現一個USB接口,你會不會好奇里面藏著什麼了不得的東西?這是德國著名藝術家、擁有物理和數學雙碩士學位的Aram Bartholl的創意-Dead Drops,能像特務在不見面的情況下秘密交換或者傳遞情報。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筆電下載或者上傳文件,創建一個匿名的離線文件P2P分享網路。Aram試圖為公眾展示一個完全開放的藝術項目,也許你比他還要了解這些信箱裡裝的是什麼-神秘照片、絕版視頻,或是讓電腦癱瘓的病毒。

 

流動的「帷幕」

Text Curtain

流動的“帷幕”

這一款風雅獨特的電子「門簾」掛在牆上,輕輕盈盈,彷彿一陣風也能吹動它。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使用彈簧_質點系統(spring-mass)設計的Text Curtain,實際上是一款可以當作體感遊戲玩的閱讀器,讀完一行刪一行,只要揮一揮手就好。藝術家試圖用這款互動裝置將詩歌和動感的遊戲結合在一起,這裡有數以萬計與詩歌有關的詞句,可以保證讀者玩上一整天也不會看到重複的。

 

牆,隨心而動

牆,隨心而動

Interactive Wall

戴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出現了一面與眾不同的彩色牆-Interactive Wall,創意來自布魯克林的Flightphase設計工作室,用來歡迎入學的大一新生和他們的家人。近11米高的牆上,整齊劃一的方塊元素變幻無窮,當人們走近,牆上會出現這所大學的照片和影像,由Hush Studios以第一視角拍攝,遊覽UD的教室和實驗室,還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這種方式改變了以往大學裡古板的宣傳方式,讓青春活力的少年們樂在其中。

 

光影遊戲

Five Minutes of Pure Sculpture

光影遊戲

同樣是徘徊於光影之間,英國藝術家Anthony Mccall將美術館充滿歷史感光線充足的大廳變成了廣闊的大黑箱,裡面只有迷霧和他奇異裝置的光線,不斷自由地放大、縮小和搖擺,光線的功能由傳導轉向主導,你置身裝置中的行為改變著光的形狀與方向,因此成為「參與者」而不是單純的「觀賞者」。Five Minutes of Pure Sculpture反映了資訊時代的人類環境_沉浸於數據光束之中,這個固體光電影正式對這種現狀加以品鑑和分析。 

 

大家一起盪鞦韆

The Event of a Thread

大家一起盪鞦韆

The Event of a Thread是一首關於個體與集體的美妙樂曲,在廣闊空間裡,巨大的白色幕布垂掛其中,42個彼此牽動的鞦韆,還有躺在幕布下享受著人群的觀看者。鞦韆上的人在空中感受到孤獨,但一旦下墜,又回歸人群;旁觀者彷彿在看戲,荒誕的情境一遍遍重演。藝術家Ann Hamilton善於從跳蚤市場和倉庫中尋來的物件,做出讓人驚嘆的藝術品。The Event of a Thread像是一場合唱,沒有兩個聲音完全相同,沒有兩個人的感受一模一樣,這個大型的社交活動,讓每個人重新定義群體和個人的關係。

 

色彩大爆炸

The Obliteration Room

色彩大爆炸

波爾卡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著名裝置藝術The Obliteration Room在紐約的展出轟動一時,房子內部所有的物品都被塗成純白,遊客們進入房子時,每人會得到一套大小不一的彩色圓形貼紙,遊客們可以把手中的貼紙隨意地放在任何地方,漸漸地,室內開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圓形貼紙最終把白色的室內空間變成了多彩的世界。鋪天蓋地的圓點覆蓋了房間,彷彿是草間彌生從痛苦中脫胎而出的藝術心靈,充滿著未知的故事。

 

大樓也做夢

大樓也做夢

555 KUBIK

555 KUBIK是一項建築和視覺結合的項目,告訴人們「如果房子會做夢,那會是怎樣?」藝術指導Daniel Rossa,結合了實體模型和立面投影的方式,讓命運的大手在建築之中隨意調配樓梯和磚瓦的配合,還有與之相配的聲音,簡直就是縮小版「移動迷宮」。這個客製媒體裝置藝術凝結了很多藝術家、建築師和影像動畫技術專家的心血,讓人們走進未曾想像過的世界。

 

魔鏡魔鏡告訴我

魔鏡魔鏡告訴我

Wooden Morror

藝術家Daniel Rozin創作的一組機械化鏡子(Wooden Morror),可以用獨特的方式為人們「畫」出肖像。這些裝置大多是壁掛式的,配有隱藏式攝像頭,當人進入互動範圍,裝置就會做出反應。等邊三角形的「魔鏡」上面配有黃色粗線,這些粗線可以旋轉,形成相應的圖像。還有一個像大折扇的裝置,由許多小折扇構成,當人們走近時,折扇背後的電機就會運作,讓折扇形體變換形成觀眾的剪影,或是藝術畫。

 

互動裝置把藝術和生活完美融合,再加上一點科學技術,虛擬和現實兩者的界限變得模糊,藝術家和觀眾的關係也從此改變。也許有一天,當人工智慧成為主流與日常,那個時候的藝術家又會如何在細微之處施展功夫,從而改變生活?

 

圖片來源來自好戲網

你可能也想讀:一撮幽默·幾點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