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名稱也受管 xa0 含量不符規定者最重罰400萬
余宗翰
2016-12-30 16:00

有鑑於業者的標示不實造成民眾吃到名實不副的食品,衛福部食藥署近幾年不斷加嚴食品命名規範。根據《中央社》,明年元旦起食藥署將實施4項食品正名政策。因為曾有不肖業者把「圓鱈」(智利海鱸)、「扁鱈」(大比目魚)以「鱈魚」之名販售,使民眾受騙。明年開始只有「鱈形目」的魚種才能標示「鱈魚」。

 

另外,根據《自由時報》,巧克力也有新的命名規範,若產品中可可固形物未達35%(黑巧克力)與25%(牛奶巧克力)不得稱為「巧克力」。添加植物油取代可可脂的巧克力,若添加量超過總重量5%應於品名前加註「代可可脂」字樣。

 

除了上述兩樣,受規範的還有薏仁、大麥等穀類的標示,以及廚房裡常用的太白粉,市面上有「樹薯粉」或「馬鈴薯粉」兩種,明年都須明確標示。根據《中時電子報》,新規定明年1月1日起上路,違反食藥署規定者都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新台幣4萬到400萬元。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太誇張!不肖業者以油魚假冒鱈魚

 

鱈魚是高貴食材,因此以他種便宜又類似的魚類假冒之情事時有所聞。尤有甚者,有不肖業者以富含人體難消化的蠟脂的油魚代替鱈魚。今年中,有網友在PTT上爆料,知名五星級飯店寒舍艾麗酒店用油魚冒充鱈魚,該網友當天吃多了「鱈魚」回家肚子不適,放屁竟然滲油。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市售油魚一公斤僅200多元,而該名網友卻付了1400多元。然而亂象非只一端,市售鱈魚的名稱向來混亂,包括油魚都以「龍鱈」名稱販賣,讓眾多民眾傻傻分不清楚。

 

松露巧克力爭議

 

雖然食藥署的名稱規範立意良好,但也有一些規範受到很多譏評,比如2011年規定市售所謂「松露巧克力」的商品若沒有含松露成份都必須更改名稱。眾多民眾以「太陽餅沒太陽」來諷刺該項規定。而根據《自由時報》,也有業者指出「松露巧克力」是國外產品的直譯名稱,消費者應該知道都松露巧克力裡面沒有松露,其至有業者說在國外,松露幾乎就是巧克力的代名詞。

 

市面上的確有含有松露的高級巧克力,但價格相差甚多,民眾應致於搞混。

 

(圖片取自flickr)

 

炊粉爭議

 

因為現在市售米粉往往含有高比例的太白粉成份,甚至全無含米。雖然這是因為民眾偏好咬感好的米粉而相應改進做法,但食藥署仍然強迫含米量不足五成的米粉一律改稱炊粉。因為這對業界造成的衝擊太大,所以從此項法規推出後就伴隨著無數的爭議,至今未休。有業者訴苦,新竹米粉改為炊粉後反被大陸業者註冊商標襲奪「米粉」的市場,壓縮台灣業者的通路。


(首圖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