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賣萌賣可愛
翁健偉
2016-04-12 18:31

以電腦特效與真人一起同台演出的《捉妖記》,去年在中國締造了新台幣125億的賣座成績,直到今年才被周星馳的《美人魚》超越。電腦特效現在大家都會,做的好並不意外,但《捉妖記》走的是賣萌賣可愛的風格,這就有點難。


從《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故事取材的《捉妖記》,雖然是魔幻寫實的風格,但片中的諸多怪物並沒有「恐怖」「擬真」的感受,也不像多數仰賴電腦特效的作品,淪為不斷打鬥的電玩對戰。在導演許誠毅的視覺主導風格下,改走近年少見的「賣萌」、「賣可愛」路線,雖然妖怪眾多,但都有渾圓的外表、肥短的「六肢」(片中怪物都為六肢)、加上橢圓形的臉蛋,若要嚇人可能完全失敗,但是要搞笑、討喜卻絕對大大領先。主角「胡巴」更是脫胎是蘿蔔、人參外型,在外表上少了幾分妖氣,多了幾分「萌」,也讓電影後半部化解「人妖對立」的劇情,多了幾分順理成章。也由於「胡巴」幾乎沒有台詞,只能發出妖怪聲響,生動的肢體表情與可愛的萌樣,就能傳情達意,已經算是把電腦動畫推到極致。

 


《捉妖記》不只要替妖怪平反,也特別透過劇中人物分屬不同的貴族、平民階級,若有似無點出當今社會的「土豪」風氣。劇中的達官貴人迷信吃妖可以進補,甚至片中也把「以形補形」的食補文化拿來揶揄一番,甚至對於「滿漢全席」之類的誇張虛華、無底洞般的宰殺進補風氣做了一番批判。相對地,片中平民階級則總是亂髮、破衣亮相,雖然做的是不起眼的縫補、甚至是幾乎失傳的「捉妖天師」工作,但每個人卻都能兢兢業業,也跨越了「人妖對立」的界線,放開心胸接受與創造全新的遊戲規則。加上男女主角顛覆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捉妖記》的破舊立新做的相當徹底。

延伸閱讀:台灣借力中國,文創概念股飛揚

圖片提供:牽猴子電影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