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助人 群眾力量的背後
謝宛庭
2015-09-01 14:17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的街頭,一名父親抱著熟睡中的女兒,試圖以手中的幾隻筆來換取一家三口的溫飽。

 

 

一位名叫Gissur Simonarson的挪威社會運動家在推特上發布了這張照片,引起了他的六千多名追蹤者的關注。許多追蹤者向Simonarson表示,希望他可以找出這位辛苦的父親,讓好心人士能夠幫助他。Simonarson在推特上發起了「#BuyPen」活動,聯合其他社會運動家,在兩天的努力下終於找到了這位來自敘利亞的單親爸爸Abdul。

 

在發起募捐活動的24小時內,便有三千多人捐助,總金額超過8萬美金。Simonarson和同事Carol Malouf在與Abdul與女兒Reem在幾天後見了面。對於自己在網路上爆紅感到十分驚訝,Abdul表示十分感謝這份愛心,他會把大部份的錢都拿去幫助和他處境一樣的人們。但這只是在黎巴嫩,約400萬的敘利亞難民的其中一個故事。

 

在科技的進步下,以社群媒體幫助弱勢與貧困家庭的故事,早已屢見不鮮。台灣其實也有許多這樣令人感動的故事,但在我們讚嘆人類的「惻隱之心」讓這個社會還有良心的同時,別忘了想一想:真正該做這些事情的人,到底是誰?

 

在農村時代,社會階級相差不遠,人情味濃厚。雖然通訊(與現代相比)較不發達,但鄰居與親戚之間的來往是密切的。人們路見不平,大多直接出手相救。

 

而經過工業化與現代化,科技越來越進步,犯罪手段日新月異,人們之間的距離也因此越來越遠。「戒心」這堵牆把人們隔開了,路見乞討的人也覺得他們可能是假裝的。

 

但透過社群媒體與科技,我們可以和遠方親友聯絡、找到國小同學、每天迅速接收新知識,也可以幫助到和我們距離十分遙遠的人。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與措施,難免會有漏網之魚,而此時便只能靠這個社會的溫暖與愛心,小小的拉這些弱勢人群一把。

 

人心不古,但「惻隱之心」還是能被喚醒的!

 

 

資料來源:CNN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