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擱淺、礦機滯銷、轉型未卜:礦機廠商的滑鐵盧之年
騰訊科技/張詠晴編譯
2018-12-05 09:00

 

在2018年,當一個產業的幾個領頭公司集中籌劃上市,往往不是產業最好的時候,反而是寒冬快到的標誌。

 

壟斷了全球虛擬貨幣礦機90%以上市佔率的三家企業:億邦科技、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今年相繼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雖被業內人士視作區塊鏈產業進入主流視野,但ICO陷入萎縮、數位貨幣價格下跌、各國監管趨嚴等多個信號,無不映射出虛擬貨幣市場寒冬即將到來的趨勢。

 

行至年底,寒冬比此前想像中更冷。三家產業代表性企業,在IPO路上均陷入不同程度的麻煩,前途未卜。其中如億邦科技,因疑似虛假增資和訴訟纏身,IPO仍在處理中;比特大陸,則因為捲入BCH算力大戰等原因,依然忙於應對港交所提出的各種質詢;三家企業中問題最少的嘉楠耘智,也沒能熬過港交所要求的6個月有效審核時段,上市申請於11月15日失效。

 

縈繞在三家礦機廠商上的最大問題,是行情經常陷入忽熱忽冷的虛擬貨幣市場的未來前景,同時隨著以POW機制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市場,預計在未來會逐漸飽和。在這種前景下,如何給投資人們保證持續盈利能力?

 

這也是港交所目前對提出IPO申請的三家企業最大的疑慮。一位接近港交所的人士對騰訊《潛望》表示,如果數位貨幣市場繼續熊市,在目前礦機銷售這種業務模式下,無法預測他們今後的財務數據,那交易所怎麼給投資者交代?

 

早在IPO之初,三家公司已對這一問題有所準備。他們均以晶片研發製造企業的面目示眾,同時也宣傳自己在AI(人工智慧)業務上的投入,以表示數位貨幣並非其唯一或主要業務。

 

除了在AI側的努力,嘉楠耘智甚至還嘗試將客戶群體,拓寬至更廣闊的普通消費者。嘉楠耘智在今年的7nm挖礦晶片發布會上,發布了能夠挖礦的電視機和電暖器,意圖將挖礦場景延伸至家電領域,提供增量。

 

但財務數據上,這些增量還未能體現出來。讓普通用戶接受獲取收益不足以彌補高耗能的電器,也似乎不是一條能夠走得通的道路。

 

而在研發端,除了AI側的投入,還有礦機晶片迭代速度加快,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也越來越高。銷售端,一年前供需關係嚴重失衡的光景不復存在,之前搶手的礦機,現在到礦場推銷都不一定能夠賣得出去。

 

IPO擱淺、礦機滯銷、轉型未卜,礦機商們彷彿進入了斯庫拉和卡律布狄斯之間的海域,陷入兩難境地。

 

嘉楠耘智的一位股東對騰訊《潛望》表示,IPO申請失效,主要源於香港證監會對此前從沒有過先例的礦機商IPO態度一直非常謹慎,而港交所對於商業模式和監管形勢的擔憂,因此過了6個月的有效期,但並不意味著IPO就此止步。嘉楠耘智可以重新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當然,前提是需要提交最新的財務數據。

 

香港的一位投行人士則直言稱,從過往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是礦機廠商們最好的年份,所以2018年也是他們完成上市的最好年份,如果錯過財務數據最為好看的2018年窗口期,只能說以後的機會更加渺茫。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IPO擱淺、礦機滯銷、轉型未卜:礦機商們的滑鐵盧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