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台灣人約有三成有便秘或腹瀉的情形,也就是說,約有600百萬人左右有排便不順的狀況,因此才會有浣腸劑缺貨、讓民眾哀鴻遍野的事情發生。
蘋果日報報導指出,因為之所以會缺貨,可能是因為從104年起,所有的藥品原料必須通過PIC/S GMP的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與國際標準接軌,部分小藥廠無法通過認證,無法生產。中央社報導也寫到,這個規定導致浣腸劑供應量少7成。
在此之前,台灣生產藥品的原料藥管理,因為考慮到國內產業狀況,採自由認證GMP的方式,並沒有強制要求實施。民國97年則公告生物藥品的製劑和原料藥要符合GMP標準,一般原料藥則是自由認證。直到103年底,所有原料藥都需要通過GMP。
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台灣約有75%的藥廠會使用進口的原料藥,而進口來源以中國大陸最多,不過2008年美國曾經有藥廠用到中國的劣質原料藥,造成使用者死亡。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台灣也逐步加強原料藥的查驗規定。
也因為現在生產浣腸劑必須使用藥品級原料,成本增加,市面上的浣腸劑都調漲,目前的價格約在40-50元間。
許多大廠已經加班加緊生產,預計一個月後供應量可以趨近穩定。不過藥局內執業的藥劑師仍表示,浣腸劑已經缺貨好幾個月了,真的會有賣到不夠的狀況,因此也只能請民眾「有需要就先買」。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