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餓肚子,但不能沒琵琶!
or旅讀中國
2017-01-10 16:00

(圖片來源為旅讀中國)

 

琵琶、牛腿琴、侗笛與蘆笙,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但是這裡所說的琵琶,並非常見的曲項琵琶,而是兼具東西方樂技的侗式琵琶,盛行於黔、桂、湘三省的侗家村寨,公認為侗族樂器之首。

 

琵琶可說是侗家人的命根,可以餓肚子,卻不能沒有琵琶,要是沒有琵琶,成年男子很難娶到美嬌娘,歌唱的樂趣及韻味即刻減分。侗家人一提起它,不是興奮地張口唱上幾句,便是兩眼放光地頻說「勞辣」、「勞辣」(深入到骨髓裏的意思),然後告訴我們許多關於琵琶歌的「勞辣」故事。

 

侗族琵琶到底是何時誕生的呢?這已經不可考了,依據明代沈癢《貴州圖經新志》記錄「男子⋯則吹蘆笙、木葉,彈琵琶、二絃琴,牽狗臂鷹以為樂」,可以說明至少有六百多年歷史了。

 

此琵琶非彼琵琶

 

侗式琵琶從外形及定弦來看,有別於現今常見的、約五世紀從西域傳入的曲項琵琶,倒是與今稱阮咸的秦漢直項琵琶同屬一系,彈法亦類似,斜抱用撥子彈,但頸較長,像西方的吉他,琴腹可夾在腋下彈奏,另外,侗族琵琶大中小尺寸各有用途,搭配牛腿琴,有國寶級素民歌師代代相傳。

 

明末之時,侗族被世人誤解為粗鄙暴民,幸好有境遇才情均頗似「江左梅郎」的當世憤青鄺露為其發聲,出版了一本融合事實和傳說的遊記《赤雅》,破除了歧視成見:「侗亦僚類,不善殺,善音樂,彈胡琴,吹六倌,長歌閉目,搖首頓足⋯⋯」。既非占山匪類,而且還是侗族版「竹林八賢」,所彈樂器雖名字及外型似琵琶,其音色與歌調卻另有情趣。儘管語言不通,愛樂成癡的鄺才子,從行雲流水般的侗族琵琶歌韻中,感受到一種樂活精神,從而描繪出「忘懷於天地」的生動情景。

 

唱歌考智慧,好比吟詩!

 

琵琶歌傳達出侗族對人生、理想、愛情與美好生活的嚮往,種類繁多,演唱形式和歌詞依各侗寨風俗而不同,有的偏愛真音,有的以假嗓為美,比較大同的是由男子自彈自唱或男彈女唱。一旦踏入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帶,琵琶歌聲便不絕於耳,其中三寶侗寨和晚寨打破通俗,男女都可以自彈自唱,或許比別地多加了一股「聲」力軍,這兩地的琵琶歌聽起來最引人入勝,聲名傳千里。

 

用來談情說愛的琵琶歌,一般用小琵琶伴唱,多以即興創作的短小抒情民歌為主,相當考驗創作力、幽默感和機智,唱詞受中原詩詞影響,頗講究格律:以三字句、五字句開唱,中間多為七字句,句子最長的達卅五字,平仄工整,再輔以外韻、腰韻、內韻等呼應,幾乎如同古詩詞,這或許就是侗族版的詩經了。

 

而在婚慶、迎賓、重大活動及夏夜時,琵琶歌則成了懷念祖先、感懷人生外加祈願等等的多功效音樂。歌師以大、中型琵琶或牛腿琴在鼓樓或喜慶人家當眾彈唱,只唱不說,以敘事歌為主調,也有又說又唱的喻世歌、苦情歌等長歌。

 

敘事性的琵琶長歌,是琵琶歌中的史詩,有莊重古雅之風。依傳統皆由大叔級長輩自彈自唱,短歌上百句,長歌可達上千句。敘事長歌的場合較正式,規矩也多:開唱前先朗誦一段致意詞,再唱「開堂歌」後才正式進入主題,收場時還得唱送客的「消散歌」才算圓滿。開堂歌並非一般性開場曲,是用來拜請「歷代歌祖」魂魄到堂與會的「獻經歌」,不僅有敬祖之意,現世歌師在祖輩加持下彷彿更能彈唱出感天動地的長歌來,而聽者似乎也因而獲得了某種神祕深遠的雙倍能量。全村人聚集在鼓樓聽歌,往往一唱至大半夜,甚至連著好幾夜,最特別的是能一唱到底。類似搬演布袋戲,大叔歌師身兼多重角色,彈、唱、說、表演隨機應變,生動細膩,歌詞從傳奇故事、地理歷史、風俗文化、倫理道德和愛情婚姻等豐富多彩。老一輩既能自此自娛自樂,年輕一代也從中吸收知識,算是侗族寓教於樂的特色私塾課。

 

【BOX】琵琶入門

 

「香秀雪」是侗族地區製作琵琶、牛腿琴的最佳木料,能使琴音發揮極致。想領略侗族琵琶歌的精髓,先來認識這橫著彈的琵琶有哪些神奇之處。

 

大琵琶

 

大琵琶的獨特魅力在於不同的弦能創造出不同韻味來,如絲弦顯柔和、鋼絲弦聲勢浩大、牛筋弦則低沉濃重。整體音色渾厚飽滿,與男聲最相配,且多為敘事性琵琶歌伴奏,由生活經驗豐富的中老年大叔一人自彈自唱。由合唱隊演唱、用大琵琶伴奏的侗族合唱大歌,深受侗族青年人的喜愛,尤其以琴箱較大、牛筋弦的大琵琶伴奏男聲合唱大歌,雄渾蒼勁、氣勢磅礡,震撼天地。這種在侗族民間,蘊藏量十分豐富的合唱大歌,多以「套」來計算,有的一套中只有幾首,有的多達幾十首不等。

 

小琵琶

 

侗語為「比巴拉」,長約六十公分,分三或四弦,音色恰如童話精靈之名的清樂靈動精妙,旋律活潑。由於自製,外形依個人手藝和喜好,音箱有桃形、橢圓形、八角形、梯形等。彈奏時斜橫在胸膛,用小牛角或竹撥片來彈弦,不同於現今彈奏曲項琵琶的指甲片,感覺上有點類似近年很夯的「烏克麗麗」。

 

小琵琶無論是坐、站、行走間,或獨奏、合奏或為民歌、舞蹈伴奏等,各種情況都能派上用場。最勝出之處還在於,它是情歌和小調的專屬伴奏,能彈奏出許多襯詞、襯腔及細微的裝飾音,平添曲調清麗色彩。對侗族青年而言,小琵琶不僅是樂器,更是從小伴隨到大的知交,會在山野樹林下自彈自思,或與三五好友一起合奏同樂,招待親友時的酒歌、攔路歌,也都愛用小琵琶歌來表示心意,最不可取代的是在談情或「行歌坐月」時,能彈唱出曲曲絕倫動人的小琵琶歌更勝過家財萬貫。

 

牛腿琴

 

因琴身形似牛腿而得名,如二胡僅二弦,琴弓多用二胡弓,演奏時如小提琴,可將琴置於肩上或前臂以弓拉出樂音。有的地區在琵琶伴奏中會加入牛腿琴,增強伴奏的和聲效果,如踩歌堂上的彈唱,或吃過晚飯,大家圍坐在村委門口男女歌師彈唱,直到深夜。

 

 

本文圖文由《or旅讀中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