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夫曾在自己的自傳裡寫道:「我並不是在為自由而戰,而是在用自己的存在證明自由並未消失。」杜洛夫是這個時代的叛逆者,他和權力較勁,和金錢較勁。
然而,這些都是寫在TON項目(Top Open Network)之前。2017年,在杜洛夫開始尋求佈局區塊鏈項目TON之後,並且在短短兩三個月募集到17億美金,他注定要在投資人和監管機構之間撕扯,在利益之間反覆權衡。
如今的杜洛夫還能是自由身嗎?
為錢所累的TON計劃
2017年,Telegram發起了加密貨幣項目——TON(Telegram open network),在Telegram的願景中,TON是一個以加密貨幣為媒介,來換取商品和服務的全新經濟體系。
相較於單一通訊功能的Telegram,TON提供的服務更加立體和全面,而且強調了「經濟體」的屬性。
杜洛夫佈局區塊鏈,既可以看作是Telegram團隊的一次自救行動,也可以看作是杜洛夫極客精神在另一個世界的野心。
根據TON最初白皮書的計劃,本計劃向私人投資者和公眾分別出售6億美元,一共籌集12億美元。然而,Telegram卻將這個目標超前完成了。Telegram經過兩輪私募融資,總共募集17億美金,包括紅杉資本、Benchmark、KPCB在內的頂級風投和國際投資機構都有參與。
在熊市的大行情下,Telegram募集的是實實在在的美金。相比於其他區塊鏈項目,Telegram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多家區塊鏈媒體評論,TON是2019年最讓人期待的區塊鏈項目。
Telegram團隊的TON項目如此受區塊鏈人喜歡,仔細想想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據瞭解,全球有60%的ICO,都是通過Telegram進行的。另外,Telegram自帶2億用戶的流量也非常吸引人。最後,Telegram本身點對點加密傳輸的特點,就和區塊鏈技術的特質相吻合。
2018年4月,Telegram取消向公眾ICO,一方面是因為預期的資金已經募集完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避監管。
然而,這依舊不能阻擋市場對Telegram的熱情。據瞭解,TON的主網雖然沒有上線,但是早期參與私募的投資人卻早已催生出了一個繁榮的二級市場。
根據TechCrunch報導,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有賣家以1.3美元的價格尋求出貨TON,作為早期私募投資人,其購入價格大概是0.37美元,算下來大概是3.5倍的收益。在熊市的背景下,這個回報率其實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然而,因為中間涉及買家、賣家以及中間經紀人,這些私募額度的真實性其實很難驗證。
另外,人們對於Gram代幣的購買慾望,也讓市場誕生了一系列Telegram的網站。一家域名為Gramtoken.io的網站,和Ton-gram.io的網站就曾假冒Telegram團隊,分別騙取了500萬美元和3萬美元。
根據Coindesk的統計,截止2018年3月,至少出現9家以Telegram ICO的名義,進行詐騙募資的網站。
這些都讓一些投資人白白遭受損失。
雖然這些都是市場的自發行為,與Telegram團隊本身沒有關係,但是這些舉動無疑也讓還沒有出世的TON項目劣跡斑斑。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監管方圍堵 投資人追債 Telegram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