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光復中學鬧出變裝遊行爭議,台灣人究竟有沒有國際觀?這造成媒體又成了眾矢之的。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日前發布的「 2016無知指數」,台灣名列全世界第三,僅僅勝過中國與印度。 調查出爐後,臉書社群上議論紛紛,直指媒體失能。
確實,電視頻道的海外新聞占比極低,除了週日晚上各台的「贖罪」 專題節目外,國際與兩岸新聞在一般時段都是毒藥, 行車記錄器與爆料公社真的才有收視率。平面媒體的國際與兩岸版, 向來是閱讀率最低的版面,老化與僵化的外電撰寫方式, 也很難爭取年輕人的眼球。
所以每當台灣社會沒有國際觀的論述又被提起時, 媒體人總是百口莫辯!畢竟連很多媒體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邦交國聖多美究竟是在非洲還是中南美洲?這當然難以回嘴。
台灣媒體人都擺低姿態負荊請罪,但台灣社會沒有國際觀, 該是台灣閱聽人自己的錯。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誰不能在用手機下載BBC與紐約時報的 APP,隨時取得第一手的國際資訊。更關鍵的是, BBC、紐時、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全都為了爭搶中文讀者, 在網站上將多數文章即時翻譯。
也就是說,就算你的英文不好,還是可以在手機上用最高效率、 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接收這世界的最新動態。
不用回家打開電視,也不用到巷口便利商店買報紙,
當然,年輕人會說,我就是不看新聞,也不關心國際局勢! 這跟我的小確幸生活,還有人生舒適圈有什麼關係? 但是國際觀是社會進步的基礎,川普打一通電話給蔡英文, 台灣立馬就成了國際社會的焦點, 川普上任後對一中政策的看法與做法,肯定也會牽動台灣政經局勢。
台灣人想要理解習近平與李克強,上人民日報與新華社網站, 就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國觀點,現在也不是言論管制的時代, 沒有人會應搶走你的手機,把螢幕上的大陸喉舌APP刪除。 尤其在大陸新媒體產品與商業模式發達的前提下,包括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新聞聚合APP,以及新浪、網易、澎湃、鳳 凰網、澎湃、虎嗅、界面、好奇心日報....... 等入口網站與新興媒體,都展現了強大的「跨國輸出」能力。
從香港出發,端傳媒在台灣市場,擁有大規模流量與粉絲基數, 就是新媒體跨境擴展最好的例證。
有趣的是,紐約時報等境外媒體的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