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嗎?就你觀察,臺灣創業的年輕人擁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最好的建議,就是三件事:學會忍耐、有積極企圖心、懂得組織團隊。
創業很多過程都需要「忍」,要耐得住煩躁,要能沉穩應對許多挫折,一旦情緒暴走失控,就容易犯下大錯,因此學會忍耐,是第一要件。
有積極企圖心,是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分別。有企圖心,會讓人不安於現狀,會想要爭取、拼搏、奮鬥,這也是所謂的狼性。
懂得組織團隊,意味著你明白人和的重要,要學會溝通、調解,要能理解人性,統一大家的目標,建立高效率、高效能的團隊。仗,沒辦法自己一個人打,一定要團隊。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久。
台灣年輕人,心性很好,忍的工夫可以學,只是有沒有人教而已;組織團隊這件事,對他們來說也不難,只是需要更深刻一點的溝通經營技巧;唯獨狼性、企圖心這回事,很難靠後天來教,這是台灣年輕人需要認知到的問題。
你認為「好」的創業團隊,應具備什麼條件?舉例來說,你創立光明頂創育智庫以來,哪些創業團隊讓你印象深刻?
好團隊的特徵:有專業技術、有清晰的商業模式、能從失敗中歸納教訓、懂得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專業是基礎,商業模式是競爭門檻,能歸納教訓才能避免犯下相同錯誤,而重視風險管理則可以確保不會有瞬間崩塌的危機。
你有長期創業經驗,是如何鼓勵、激勵後進創業者呢?
我經常對新手創業人說:「不要輕易說不可能」。
張世仁,30萬創業,建立章魚小丸子,17年後身價有10億,這代表資金不多也可以成為非常成功的創業家;柯達、柯尼卡、摩托羅拉、Nokia,這些都曾是巨獸級的大公司,卻依然被時代浪潮淹沒,可見得大公司也會有被傾覆的危機,在大成功來臨時依然要懂得居安思危。
創業不要妄自菲薄,因為當你腦中浮現「不可能」的時候,比賽就結束了,而真正成功的人,總是在大家第一時間就產生放棄念頭時,試著思考可能性的人。正因為那一點點小小差異,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些人依然天天抱怨環境、抱怨他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但那些肯抓緊機會的人,在大家不看好情況下找到出路的人,則成了眾人仰慕的成功者。
這一切,只源於最原始那一點點「不輕易說不可能」的念頭。
以你的觀察來看,新創公司要發展到何種程度才算「成功」?
成功的定義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定義的。所以說,每個團隊的成功定義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認為是賺了多少錢,有些人可能認為公司規模有多大,員工有多少。此外,成功的定義有階段性,一時的成功達標,不代表下一階段也能達標,純粹看自己定義的範圍與里程碑。
你曾說過透過創業可以找回「臺灣自信」,就目前看來,臺灣人是否有足夠自信了呢?
調皮一點來說,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 (笑),但大致上來說,我認為還是跟自己的理想上有些差距就是。
不過話說回來,自信是需要被鼓勵、被培養的,台灣的創業環境,有時候連我這種沙場老將都難免有點感覺失望,甚至產生出離開台灣的念頭。特別看到美國與中國的發展,縱然競爭相當激烈,但機會也是遍地開花,那樣的環境,才能給年輕人敢做夢的舞台。
無論成敗,只要能培養出讓你敢去衝的強烈動機,自信心就會慢慢建立。因此說,台灣年輕人除了自己努力,大環境還是需要能供給他們養分,才能真正重拾自信。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