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的推動力是人類創造力的提升,人類的創意在我們的經 濟和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創造的衝動,這種使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重要屬性,目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得到釋放。」——理查德.佛羅里達
「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工作動力取決於他的工 作效益,取決於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效......知識工作者的成果本身並不產生效益,他們並不生產有形的產品,比如一雙鞋或某個機器部件,他們生產的是知識、想法和信息。 」——彼得.杜拉克
這個議題被從不同的層面提出和探討,比如在經濟社會、創新創業、公司管理等方面。在創意產業被關注的鼎盛時期,知名經濟 學家理查德.佛羅里達在《創意階層的崛起》一書中提出「我們現在的經濟是一個由人類創意提供動力的經濟」,他揭示和定義了一個佔美國工作人口30%的創意階層(creative class),讓世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可能出現的社會變革。從社會群體意義上,他特別提出,「創意人士不再被視為傳統的破壞者,而是成為新的社會主流」。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創業熱潮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傑出人才加入創業大潮。「精益創業」運動在埃里克·萊斯同名著作的推動 下,深受中國高科技創業者歡迎。埃里克.萊斯從自己的互聯網產品開發和創業經歷出發,提出創業管理方案,他試圖解決的是一個宏大議題:「這些(創新創業)失敗最令人痛心的地方,不僅在於造成了員工、企業和投資人的經濟損失,還在於它造成了我們文明中最寶貴資源的巨大浪費——對於人們的時間、熱忱和技能的浪費。」
Google現任執行董事長史密特在和互聯網最聰明的幾萬人才一起工作多年後,他總結谷歌工程師們的特質,並命名當下公司最需要的關鍵群體——「創意精英」(creative genius)。理查德.佛羅里達關注的是整體的社會與經濟層面,埃里克·萊斯關注的是怎麼有效利用人的創意資源,艾立克.史密特關注的則是在公司組織中怎麼管理這個群體:「創意精英是一個極其難以管理的群體,在老舊的管理體制中尤其如此,因為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都無法管理這些人的想法。如果你無法管理創意精英的想法,就必須學會管理他們進行思考的環境,讓他們樂於置身其中。」
在創意方法、創造力、大腦與人工智能等領域,也有很多圍繞如何發掘人的創意潛能的看法。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創始院長、 設計公司IDEO聯合創辦人戴維·凱利推動「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成為備受關注的公司群體創意創新方法,他把設計師們 熟悉的觀察、原型等方法普及推廣到商業和日常生活領域。台灣 知名舞台劇導演賴聲川也以所著的《賴聲川的創意學》把戲劇領域的創意思維方法推而廣之。
在這樣的大勢之下,圍繞創意有兩個核心議題:怎麼激發個體的創意潛能?怎麼激發群體的創意潛能?關於激發個體的創意潛能有很多著作,但關於群體的創意方法還有待研究。本書試圖以激發群體的創意潛能為主要目標,將各個領域的經驗匯集成創 意管理模型。在深入討論之前,我們要先嘗試「重新定義創意」:
- 回顧創意的群體
- 界定創意人的「原型」
- 定義創意的管理
與狹義的和慣常的創意定義不同,以下在討論創意時,關注的不是新想法的迸發,而是如何把想法變成體系;關注的不是個體的創意過程,而是群體的創意,也就是一群人共同建立體系的過程。我們所缺的從來都不是創意或想法,而是如何把想法變成 體系,體系由很多人組成、運作,最終產生成果。這裡所說的創 意人指的是那些「解決問題的人」和「構建系統的人」,無論他是 藝術家、工程師、管理者、創業者,還是程序員、運營人員、寫 作者等。創意工作的本質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系統地解決問題。
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埃里克·萊斯特別強調了體系在互 聯網和高科技創業中的意義。100多年前,弗雷德里克·泰勒在 《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寫下一個現在依然有價值的觀點,強調了體系的價值。他寫道:
我們將來會認識到,我們的領導者們必須是培養形成的, 就像天生勝任一樣,而且,任何一個偉大人物(處於舊的人事管理體制下的)都無法和一批經過適當組織而有效協作的 通人一競短長。
過去,人是第一位,將來,體系必須是第一位的。這並 不意味著不再需要偉大人物。恰恰相反,任何好的體系的第一目標必須是發掘第一流的人才,並在系統管理之下,使最 佳人才能比以前更有把握、更迅速地提升到領導崗位上來。
作者簡介:
方軍,資深互聯網人,跨界於技術、管理與內容。曾任創業邦執行總裁、現代傳播集團CTO。曾任職於搜狐網和《經濟觀察報》、《清華管理評論》,有超過15年的互聯網與知識產業從業經驗。喜歡讀書和編碼,持續多年研究創意相關議題,自2010年起在《第一財經週刊》等財經媒體開設專欄探討創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