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產品可能讓你失望,但蘋果產品的包裝永不讓你失望
吳淇 / 何渝婷編譯
2021-08-24 10:10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iMac 2021自發售以來,YouTube上湧入大量開箱評測影片。但有個開箱影片很不一樣,講著「產品不重要」,錄製的時候還把iMac放一邊晾著,卻在上線一週內擠進開箱影片前20名,播放量已超過82萬。

影片的主角並不是加入M1晶片升級的最新iMac,而是為iMac設計的全新包裝。

影片的講解人也很不簡單,是在蘋果做了5年包裝工程師的Ian Lee,同時也是YouTube影片頻道「The DoDo Men – 嘟嘟人」的主理人之一。iMac 2021的包裝恰好是Ian離開蘋果前的最後一個項目。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包裝不過是產品設計的最後一環,待產品出來之後再找來包裝設計師,為產品套上「衣服」即可。而這層「衣服」到了消費者手上,多數情況下也會被立即丟入垃圾桶。

但蘋果公司絕對是個特例。

「客戶如何打開盒子,通常是傳統產品設計師考慮的最後一件事。但是對於蘋果而言,低成本的盒子和裡面裝著的高利潤電子設備一樣值得關注。」亞當·拉辛斯基著作《蘋果》(Inside Apple)

在蘋果團隊裡,負責包裝設計的不叫包裝設計師,而是稱為包裝設計工程師(Packaging Design Engineer)。在產品開發前期,包裝團隊就啓動項目,與工業設計團隊頻繁開會溝通。

隨著新產品成型,產品的包裝也將隨之敲定。

這第八代的iMac,在外觀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顏色上共有7種選擇。產品外觀的顯著革新,意味著一直沒過多變化的iMac包裝也要大動干戈一番。

可這樣的大改,要不是前蘋果包裝工程師親自上陣講解,恐怕大眾也無法從簡約到了極致的蘋果包裝中,看出太多端倪,也難怪網友在底下留言:「第一次認真看蘋果的包裝,慚愧......」。

接下來,我們先把iMac擺一邊,學著Ian說一句:「我們把不重要的東西(iMac)放旁邊,主角搬回來」,看看這個開箱影片的主角,包裝背後的層層奧秘。

產品越大越重,包裝就越難設計

面對iMac這次的新包裝設計,連UCLA機械工程畢業,有多年工程師經驗的Ian Lee也大呼太難了,稱其是自己在蘋果任職5年內最具挑戰的工作。

「為什麼我說這是我在蘋果這五年來最有挑戰的包裝?就是因為它非常的大,又不允許用以前的保麗龍包裝,全部都是環保材料。它又很重!以包裝工程的角度,東西越重就越難設計。」Ian Lee(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為什麼說尺寸大、重量高的產品,它的包裝設計會非常難?

當產品變大了,能被磕碰損壞的地方也會很多。對於一台手機,正面、背面與側面保護好即可,但遇到iMac這麼大的產品,要考慮的問題可是倍數性的上漲。

而重量提高之後,由於受力的原因也會讓損壞程度直線上升。就連裡面的小配件,如果沒有以重量均衡排佈,並且穩穩固定住,都將成為損害產品的罪魁禍首。

本來已經很難的包裝設計項目,包裝團隊還接到一個新要求:不能用保麗龍材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泡沫」,這可是防磕防碰的絕佳緩衝材料。

平常拆大件電器快遞的時候,產品會被緊緊固定在白色泡沫塊之中,這種「泡沫」就是保麗龍。去年發售的iMac 2020,包裝中用的也是保麗龍。

為了實現環保目標,包裝工程師只能用紙這種環保材質去替代。

蘋果紙箱打開後,蓋子頂部有一個凸起的長方形方塊,裡面藏了兩塊折疊起來的瓦楞紙盒。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這也難怪開箱影片的封面打上幾個大字「蘋果工程師才知道的包裝秘密」。上面的方塊用力扯一下,還算容易打開。然而這個箱子四周全是這樣的「內藏玄機」,白色的紙版裡面都是這些棕色的瓦楞紙盒。

瓦楞紙板不同於一般的紙板,中間通過做出波浪形「褶皺」,讓紙板的抗衝擊性、抗撕裂性、抗壓強度大為提升。快遞中常見的特厚紙箱,也是用瓦楞紙板製成。

不過,蘋果用的紙板可不一樣,連紙板厚度、裡面的波浪形高度都是經過多番測試得到的最佳值。由於組合起來沒有使用膠,這些棕色瓦楞紙盒可以很容易攤成一張紙板。

iMac和它的配件躺在這樣製成的包裝裡面,就像被裹在棉被裡的新生兒。把iMac和配件拿出來,按壓下面的盒子,感覺就像按在枕頭上,明明是紙板竟然還有回彈性。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讓產品顯得更酷的包裝,才是好設計

正因為大件產品的包裝工程如此困難,好不容易解決工程難題後,鮮少有品牌願意再在外觀上做一些費心思的設計。

但蘋果不一樣,工程問題既要高標準解決,設計還要非常酷。而這個酷的關鍵是,顯得產品更酷,即使包裝不被注意到,同樣也是成功的設計。

「我覺得沒有去注意到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設計這些東西,不是說要你特別去注意到。當包裝團隊很開心的就是,大家會期待去開一個蘋果的產品。」Ian Lee(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包裝設計團隊在iMac的新包裝中,依然交出了令人驚喜的答題券,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

打開箱子底蓋後,非常乾淨的白色紙板上,有兩個明顯的灰色圓形箭頭標誌。順著箭頭方向,同時雙手輕輕用力,四面的紙板就攤開了,寫有hello字樣的iMac就從這個盒子裡出來了。

不需要用手指掰,不需要用指甲摳,輕輕鬆鬆就可以將iMac捧出來。在如此輕鬆的開箱體驗中,iMac也好像變得更加「輕」了。

這種打開的方式,早在2019年三星首發Galaxy Fold折疊螢幕手機的時候,就有類似的設計。像打開雙開門衣櫃那般打開盒子的頂蓋,一個裝有產品的盒子就彈出來了。

可是從這個盒子包裝到手機,還要脫下三層包裝,而且還要拆很多小東西,再滿值的期待心情在這複雜的開箱體驗中,也難免消退不少。

Ian在去年的時候就曾找來三星S20的包裝盒,與iPhone的包裝盒做對比評測。

在拆完三星S20的包裝後,他說了一句話:「包裝也太多東西了吧!完全都不simple(簡單)。而且你把手機拿起來之後,有太多步驟要做了,你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看到裡面所有的產品。」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包裝可不僅僅是一個盒子、一張紙、一層膜這些細碎的物件,而是當你看開它、拆開它到看到產品之間這段過程中,包含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全方位體驗。在蘋果的包裝設計過程中,連材質的味道也是要嚴格把控的。

即使是包裝上的小箭頭,無論角度、弧度、顏色都是被精心設計過的。

依照小箭頭標誌去撕的膠條,也是從撕的聲音,撕的方式、撕的感受去設計過的。膠條背面還加了纖維帶(fiber tape),保證能達到一撕到底,絕不會中間斷掉的「爽」感。

「因為中間斷掉的話,你那個心情就不開心了嘛!」Ian Lee(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開箱影片中,Ian借到的是藍色的iMac,因而在包裝盒外面印了與實物相比毫無色差的藍色iMac,就連盒子上面的把手都做成了淺藍色,讓人有種能想到的細節蘋果都做得很好,沒有想到的細節蘋果也做得很好的舒心感。

原先用黑色塑膠製成的把手,這次換成了紙材質製成,而且還做了工程角度的設計,拉起之後還可以很快彈回恢復原樣。

(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Ian Lee. 圖片來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這些包裝細節看似不重要,更不會被過度注意,但正是這樣隱形的設計,才能讓顧客更關注產品本身。

開箱儀式感,要用包裝設計喚醒

用紙板設計包裝,不得不提及來自紐西蘭的Think Packaging包裝設計工作室。

(Think Packaging 的官網宣傳圖.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自2010年成立以來,Think Packaging堅持只用紙板設計各式各樣的的包裝,自稱是「紙板設計師」。而且Think Packaging很擅長結構性設計。iMac 2021包裝和三星Galaxy Fold折疊螢幕手機包裝都屬於結構性設計的一種。

在工作室成立6週年的時候,Think設計了一款限量版禮物,用來回贈客戶。禮物是這些喜歡用紙板的設計師們最常使用的工具「裁紙刀」,算不上很稀有的產品,但包裝卻做得非常厲害,獲得了多項大獎。

打開之前,這份禮物是一個看起來非常低調的黑色盒子,上面僅僅用金色印了Think Packaging的品牌logo。這個logo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於裁紙刀。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將頂蓋往上拉起的時候,內側紙盒的四面「牆壁」慢慢往外倒下,露出裡面的裁紙刀。裡面的裁紙刀,像刀劍一般穩穩地插入底座。

裁紙刀插入的角度,不僅與logo形狀一致,而且剛剛好讓手柄端挨到「牆壁」上,增強包裝的穩固性。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他們為Futurity飲品設計的包裝也很有意思,雙手掰開盒子,裝有瓶子的盒子會彈出到最上方,而且可以輕易合起來。這樣簡約而有巧思的包裝,如果裡面彈出的是一款新手機,也絲毫不違和。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Think不僅僅擅長簡約的包裝設計,做起可愛風格的包裝也相當給力。

Think為Steens高級蜂蜜設計包裝,模仿了蜂蜜來源的麥蘆卡花的形狀,在小方盒子裡面設計出一朵可旋轉的紙質花朵。拿著半圓狀小把手將其旋轉,就會露出花朵裡面藏著的小罐裝蜂蜜。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給寵物品牌Animal Like Us設計的包裝盒,在互動性上要更勝一籌 。手撕開表面梯形塊之後,盒子打開後變成了一隻仰臥的小狗,給顧客的產品剛好躺在了小狗的肚子上。

這樣的包裝,還能再利用,例如作為承裝寵物食物的容器。

(圖片來自:Think Packaging 官網

好的包裝,可以讓產品加分的案例還有很多。但是從環保角度,用減少包裝、替換成環保材質的高難度設計,將工程與設計結合打造出無可挑剔的包裝,而且還能將用戶體驗擺在首位,蘋果有太多值得設計師去學習的地方。

「蘋果的包裝除了要保護產品之外,我覺得就像蘋果產品一樣,我們一樣要追求簡單、乾淨和舒服。我們真的有把蘋果的包裝當成一個產品在做,因為它是你第一個接觸到的東西,所以你對蘋果這個品牌所有的期望都需要表現在這個包裝上。」Ian Lee(前蘋果包裝工程師)

持續不斷在被隱形的包裝工作上不計成本地精益求精,即便是不被人注意的細節,也要費盡心思去做到無可挑剔的高度,這樣的設計精神,本身就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沒有這些看不到的精心設計,就不會有那麼完美的開箱體驗。我們會為看得見的產品稱讚,但同樣也應該為這些看不見的設計鼓掌。

本文為愛范兒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蘋果的產品可能讓你失望,但蘋果產品的包裝,永不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