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耀輝:改變從己開始,抱怨從己停止xa0xa0
採訪/楊方儒、撰文整理/黃俐禎
2015-10-11 21:37

1981年出生的謝耀輝,曾擔任鴻海軟體工程師與產品經理,現在是「活動通Accupass」的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2009年,謝耀輝與大學同學羅子文,共同創辦盈科泛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推出的「活動通Accupass」平台獲得2011年台灣IDEAS Show大賽評審團首獎等三項大獎,及中國最大創業競賽創新中國DEMO China 2011創新之星大獎,並且榮獲第18屆國家創新研究獎的技術肯定。謝耀輝個人並獲《經理人》雜誌遴選為第四屆台灣100MVP專業經理人之一。

 

 

 

為甚麼要放棄在鴻海人人稱羨的工作機會?

 

 

 

「看看你的主管,那就是你三到五年後會成為的樣子。你想要成為那種人嗎?我不想,所以我選擇了離開。那你在等甚麼呢?其實你在等的,不是你主管的那個位子,而是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目標。」謝耀輝回憶說。

 

 

 

想得更早一點,謝耀輝念大學的時候,就決定要創業。

 

 

 

學生時期,謝耀輝就知道自己有「害羞」的毛病,所以在唱片行、麥當勞等服務業最前線的地方工讀,就是為了磨掉自己的缺點,也磨出今天能夠在上萬人面前侃侃而談的風範。

 

 

 

一次又一次在比賽中挫敗,謝耀輝卻又一邊紮實地學著該學的技術,進入社會之後,在當年人人覺得「大陸很鳥」的時候,為了存創業的基金,孤身前往中國,體會「狼的生活」!這才驚覺很多台灣的年輕人,明明就很優秀,卻侷限於台灣小小的舞台上。

 

在這一次Knowing的專訪,謝耀輝要和大家分享他創業的故事,也鼓勵所有有夢的創業者,踏出舒適圈,勇敢朝夢想邁進!以下為第一人稱自述精華:

 

 

 

 

 

 

畢業以後,我在台灣的正式第一份工作,只有半年。我身邊的朋友大多都是科技業的,雖然很累,但薪資待遇大致上都還不錯,只是近年來薪資並無明顯的提升。當然,對他們而言,薪資多少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重點是股票。

 

 

 

我在創業的時候,一開始很茫然,不過創業有三個重點:有人、有錢、有圈子。身邊有人才、有資金的援助、有相關經驗的夥伴!這對剛創業的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6、7年前的台灣,普遍的認知不會覺得創業是一種選擇,甚至是被汙名化的。

 

 

 

在資金的方面,我創業初期有參加創業競賽,當時政府正在鼓勵,也特別撥出預算,補助金額第一期也拿了30幾萬,第二期拿了50幾萬。但政府不可能永遠餵養你,這當然也不是幫公司活下來的根本,只能減輕公司些許成本。

 

 

 

特別是後來越多人參賽,獎金也越來越難申請,所以也很難搶得贏,即使搶贏了,資金也總是會有用完的一天,這時候就只能去貸款。

 

 

 

不過,因為之前的工作有一筆收入,所以在貸款的初期,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是到2011年前的時候,中期資金已經不夠用了,那時候不論是要跟朋友借錢還是找銀行貸款,我心情都十分糾結,畢竟要決定是否借錢解決問題,如同賭博啊!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錢花得比想像中還要容易。

 

 

 

在資金上,創業者和投資者往往是對立的,創投永遠會嫌創業者,創業者也無法諒解創投。在我看來,網路跟軟體,才真正能主導硬體產業的發展。從前來看案子的人其實不懂網路,還要幫他們做功課!之後也陸陸續續見了好幾次面,可是最後卻說不能投資我,我當時就很不能夠理解,為甚麼創業者這麼用心,卻好像被糟蹋了,後來我就開始尋求海外的資金。

 

 

 

另外在我2009年創業的時候,其實是台灣是沒有圈子的。成功的前輩,離我們也比較遠,例如愛情公寓,是從我學生時期就成功的。一直到我出來創業,愛情公寓還是成功的典範,但經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距離已經太遙遠了。

 

 

 

當時愛情公寓成功的原因,絕對和現在去經營一個平台成功的原因不會相同,也就是「他人的成功並不代表我的成功」。

 

 

 

 

當時創業圈子沒有建立起來,只能尋找能和我配合得起來的人,自己也是甚麼都得做。許多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在大公司可能很會帶領人、培養人,但是新創公司卻沒什麼人可以帶領。

 

 

 

這時候,專業經理人們只要想到以前手下幾十人,現在卻無法發揮長才,就會覺得很悶,做起來很不是滋味!陣亡率就會提高。

 

 

 

今年是我創業第五年,雖然草創時只有2人,每天工作1216小時,到現在4050人,公司就像「鋼鐵人」一樣,慢慢地壯大。我和夥伴羅子文在個性上,以及各方面都很互補,也比較能夠顧全大局。

 

 

 

在早期,創業對我來說是一個夢想,但中間有各種變數,以及執行上的問題,實際上會長成甚麼樣子我也不知道,與其在早期談論商業模式,不如看這個團隊具不具有成功的基因!特別是有過失敗經驗的創業團隊,失敗機率反而會比較低。

 

 

 

Accupass服務以華人市場為主,現在台灣的階段需要往外擴張。以地區來說,第一站是香港,經過一年觀察,2015年下半年一定要把這服務走出台灣。起初,我們發現台北人很愛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所以先從台北開始推廣。然後再從原本只有台北,再推到台北以外的區域。

 

 

 

要把活動通服務推到陌生市場,要先了解當地文化,才能了解如何覆蓋到其他地方,不可能用幾句聊天,或媒體傳播的方式,就單向將這個東西傳送到海外!這對封閉的台灣來說是一大挑戰,我們必須要更全面、更有系統地去推動。

 

 

 

也許是我個人企圖,也是想要成為一個大家的標竿,希望能夠茁壯到足以覆蓋到大陸。接下來想展現的是台灣的國際化能力,是否能夠建立一套是泛亞洲、泛亞太區的方式,然後再透過一致性標準灌注到其他地方。

 

 

 

第二站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人口稠密的地方。很多人面對到中國大陸崛起可能會有幾種心態:你強任你強,他強任他強,這是消極的心態。但我自己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以競爭的心態來說,雖然現在確實落後大陸,但他們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相信總有一天一定能夠追上,甚至超越他們。

 

 

 

時代跟時代之間,都有不同要面對的挑戰。現在中國市場崛起,我們要打一場更困難的仗。你我都是社會組成的一份子,不管是誰都應該要重新把積極的心態拿出來,才會有改革的一天。

 

 

 

 

我經常會到學校演講,在大陸也有,我會給學生一個中心思想:珍惜每一刻的靈光乍現,把握每一次的衝動。你有點子,不要只是腦袋這樣閃過去,你要動腦,也要動手。所謂的衝動是,在一件事情上可能會遇到問題,甚至過不去的難關,可是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勇往直前的衝動,不要輕易放棄,我們要告訴自己「努力衝了」!這兩個東西是我之前提供給年輕人的建議。

 

 

 

每個時代的使命跟挑戰是並存的,就像現在年輕人一定會不滿為甚麼上一代年輕人過那麼爽,有工作就有錢能賺,我一就業就負債。

 

 

 

現在的我會更建議年輕人,去多吸收一些有意義的正能量,在這個時代台灣已經太多負能量,我們能做的只有減少抱怨,減少吸收及傳播負能量,因為你的抨擊並不會讓這個世界更好,我們要利用時間儲備自己,讓自己變得有能力去影響世界。要遏止負能量,要從自己say No開始!就像現在的媒體亂象,媒體都會說是因為你們愛看,所以,你們愛吃垃圾,媒體就餵你們吃垃圾。

 

 

 

所以,「改變,從自己開始;抱怨,從自己停止。」

 

 

 

創業後我也漸漸了解,各種活動必須得自己去參加跟了解,看到的東西、體驗的東西就會比較多。

 

 

 

說到微信和Facebook,我不敢說這是革命性的東西,我認為它是一個極端的均衡點。網路雖然加速人際關係的建立,卻也很容易惡化,這是很極端的一個現象。線上的社交絕對不會消失,但線下的聚會也不會因為網路的普及而不見,因為它保有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以及真實感。

 

 

 

這三、四年來,不管是Facebook或微信,在溝通方式、交友方式、各網路的行銷宣傳,在他們做越多的同時,我們就更要去做他們不願意或是沒去做到的一塊。有些公司可能會抓一些空檔,例如:以前在Facebook還沒開始做網路行銷廣告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先開始了,這時候他們就比別人更領先一步。

 

 

 

至於大陸目前無法進來台灣,單純是因為他們是「陸資」,有牽扯到政治上的關係,但只要這項因素被瓦解,我們台灣人的競爭力絕對贏不了大陸。

 

 

 

至於要如何調整?市場的敏感度是一定要有的,我的團隊沒辦法像大陸團隊那麼快,那麼有效率,但至少會做到態度上是比較積極的。

 

 

 

如果想要維持一個團隊,那麼在一個成長的時候,不要把所有的事情放在一個人的腦子裡,我們要去平分風險,不然一個人要是發生甚麼事情了,那整間公司是不是就要倒閉了?不需要盲目地相信有一個完整的道路,一定照著哪條路走,也沒有一定要怎麼做才可以,我們要學著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新道路。

 

 

 

 

 

在吸引高階人才方面,大公司有明顯優勢,可以提供較好的培育制度,且名聲響亮,容易號召並且留住人才。而靈活的中小企業,有利於維繫台灣的競爭力,提供人才全面訓練的機會;中小企業也有利於搶佔任何剛開始出現的市場、機會、趨勢。台灣沒有龐大的國內市場,要靈活連結國際市場,中小企業的角色值得受到重視。

 

 

 

但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不應該都只是走向大企業,中小企業的優勢是能夠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發展出來,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這時,應該是要擴充自己的虛擬邊界,培養多元、跨領域的能力。

 

 

 

然而,目前中小企業得到的政策幫助很有限,大部分的商業法規,都沒有區分企業規模,大企業做的事,中小企業也要做,這讓中小企業增加許多行政上的負擔。政府對於中小企業設立的補助方案,往往難幫助到真正的中小企業,反而容易被那些「大集團旗下的小公司」利用。即使官員知道那些拿到補助方案的是「大集團旗下的小公司」,他們仍然樂意給,為甚麼?因為這樣的公司對官員而言,比較沒有風險。

 

 

  

 

Knowing小編採訪後記:「看看你的主管,那就是你三到五年後會成為的樣子。你想要成為那種人嗎?我不想,所以我選擇了離開。那你在等甚麼呢?其實你在等的,不是你主管的那個位子,而是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目標。」給追尋人生目標的朋友們,這是謝耀輝創業的故事以及心得分享,祝福大家都能勇敢踏出舒適圈,往夢想更邁進!

 

 

圖片來源:謝耀輝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