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片名荒謬翻譯真的該罵(翻桌!)
王柏棟
2015-09-23 19:52

 絕地救援(The Martian)將在102號與美國同步上映,電影改編自暢銷書《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意外的太空人,隻身一人,在火星蒐集水源、種植馬鈴薯以求生存,一邊發出訊息請求救援

 

頭一次看到「絕地救援」四個字,恐怕會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因為在台灣上映的電影,有太多太多類似的片名,不論是二十年前的經典劇情動作片「絕地任務」、女兒不斷被綁架的「即刻救援」、麥可貝執導的科幻巨作「絕地再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動作喜劇「絕地戰警」、「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等等更別提一系列的「神鬼XX」、「XX特務」、「XX追殺令」、「XX效應」、「玩命XX

 

台灣電影煞有其事的翻譯片名,似乎早已是大家已經見怪不怪的現象,沒有人懂真正的字面涵義,卻一用再用;翻譯的片名難以詮釋電影的內容和原著的精神;最糟的是以片名選片的觀眾在看到荒謬的片名以後產生誤解,直接失去興趣。

 

例如2004年金凱瑞和凱特.溫斯蕾主演的愛情電影王牌冤家(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有著極為動人的情節,但它並不適合作為一部喜劇觀賞,譯者或許是考慮到金凱瑞的風格,而將片名往輕鬆的爆米花喜劇方向發展,這可能造成觀眾預期上的落差,甚至連大陸直接轉譯成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都較為出色。

 

最為經典的例子,是1995年上映的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敘述主角在監獄裡的生活,闡述希望、自由、體制化等概念。本片獲得壓倒性好評,各大電影評論網站上的評價都高居第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尋覓整部電影你幾乎不會找到任何跟「刺激」有關的情節,除了上映年分以外,「1995」這個數字也是毫無關聯。

 

更不用提「黑蘭嬌」、「鬼機八」、「黯陰羊」這類把創作丟進水裡的不負責任作法,強迫所有的觀眾接受他們低俗而無聊的幽默感。

片名的翻譯因在地文化不同而有不同的翻譯方式,台灣習慣透過片名就能得知電影類型,大陸通常直譯,香港則較常使用誇飾的手法。台灣的電影翻譯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也有很多翻譯作品傳神的概述了電影內容,勾起觀眾想看的興趣,有些利用巧妙的諧音傳達出數個相互結合的概念,但並不是用諧音來替電影取名子就能稱作「創意」,希望能看見台灣的譯者能在企畫階段多花一點心思,也希望觀眾能拒絕使用荒謬的電影名稱,讓我們在電影院買票時不用覺得大聲的說出片名是難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