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社會治理的「第三隻手」
蒙特卡洛/張詠晴編譯
2018-11-15 15:49

 

人們常常說,政府是一隻「有形的手」,可以調控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組織關係,下到上學就醫。

 

有一句話說:「只有死亡和稅收避免不了」,雖然是說稅收,但其實也就是說受到政府這隻「有形的手」的管理是免不了的。

 

人們又常常說,市場是一隻「無形的手」,這隻手雖然不像政府這隻「有形的手」一樣,強力介入你的生活,讓你能夠那麼明顯而又直接的感受到,但是你的吃的飯,穿的衣服,你的書本電腦,你的資產價格的變化,無一不是它在背後起著主導作用。

 

這兩隻手相互合作,一隻有形,一隻無形;一隻指引著大方向,一隻深入指導生活中每一個細化的場景,大部分時候兩者都配合的不錯。

 

但是,時不時的,這兩隻手也會發生一些矛盾,相處的沒那麼愉快,比如反壟斷的問題,就是他們衝突的一個方面。有些產業,如果放任市場自由競爭的話,就會形成壟斷,壟斷一旦形成,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將壟斷打破,但是打破壟斷的過程,也不可避免的對經濟造成一些傷害。

 

如果說反壟斷的問題,還有辦法解決的話,那麼有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靠這兩隻手是沒有辦法解決的_比如經濟的全球化與政治的區域性之間的矛盾_前段時間中美之間大打的貿易戰,就是這種矛盾的集中反應。

 

目前經濟的全球化,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經濟的全球化,要求資本自由流通,貿易的阻力越小越好;但是政治天然的區域性,卻要求穩定大於一切,要求對所有資金和物品加以監管等等。

 

等於說,一隻手希望能像「孫悟空的筋斗雲一樣」,無處不在;而另一隻手卻希望能像「緊箍咒」一樣希望能夠牢牢的控制。

 

那麼這個矛盾該是如何解決呢?

 

我提出一個新概念,稱之為社會治理的第三隻手,叫做「智慧的手」_這隻「智慧的手」就是技術,尤其是能透過達成共識,從而實現治理功能的區塊鏈技術。

 

在此之前,技術是作為一項輔助工具出現在歷史舞台的,人們用它來燒火做飯、打字上網,但只是當作輔助工具,人們不會用它來決策,因為那時的技術不帶「知覺」。

 

但是區塊鏈技術有以下幾點不同:

 

1、區塊鏈技術起源於現有權力結構空隙。所謂空隙,也就是現有權力結構管不到的地方,因為它自帶「去中心化」和對抗監管的功能,而且它又自帶治理能力,能形成對權力空隙的有效補充。

 

2、區塊鏈技術帶有「知覺」。所謂知覺,大概意思就是能「智慧決策」。雖然很多所謂的區塊鏈共識,其實是終還是人為共識,仍然是以人為決策為主,但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世界正在極其緩慢的逐步過渡到以機器決策為主。

 

3、區塊鏈技術具有精細的經濟分配和調節能力。區塊鏈所帶來的通證概念,能夠讓經濟更加的精細的量化,更加精確的進行激勵和調節。

 

這種自帶社群和治理功能的區塊鏈技術,配合著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等,有可能會預示著技術將作為重要的力量,登上社會治理的主舞台。

 

如果把政府比做人的大腦,把市場比做人的動脈血管,那區塊鏈技術更像是微血管,真正把血液和養分送到每一個具體的細胞裡。

 

在沒有微血管之前,只有大型器官和組織能得到營養,但每一個細胞無法得到足夠營養;有了微血管之後,細胞才真正開始具備活力。

 

而經濟和政治上的矛盾,最終也只能靠同時兼具經濟屬性(通證經濟)和政治屬性(去中心化)且自帶治理功能的區塊鏈技術,也就是靠這隻「第三隻手」_智慧之手加以調整,才能夠解決。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技術——社會治理的『第三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