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示範? 躺著也中槍的電玩與美劇
謝宛庭
2015-08-12 20:48

法國於七月底傳出一起由暴力討債演變成謀殺的命案。一名23歲的女子被手指虎與撬棒毆打致死後,被截肢、丟入裝有酸性溶液的塑膠桶內,被發現時已高度分解。目前已有三男一女共四個學生到案,皆承認運輸與販賣毒品。根據法國檢方的說法,四名學生表示在湮滅證據的時候,有參考美劇《絕命毒師》(Breaking Bad)裡的毀屍方法。此言一出,立刻在網路與美劇粉絲圈裡引起論戰。

 

美國有多部電視劇於全球各個國家播出,而許多長壽影集更是以偵辦謀殺案為題材,常被視為犯罪手段的參考來源,像是《CSI》系列(CSI犯罪現場)、《NCIS》系列(重返犯罪現場)等影集。而《犯罪心理》、《無間警探》等劇,則被視作帶有「異色」的電視劇,內容比一般辦案影集更「重口味」,也常被提出討論。

 

 

電玩、漫畫、電視劇殺人?

 

每次出現隨機殺人等等聳動的命案,第一個被拿出來討論的便是兇手與受害者。而兇手喜歡的漫畫、電玩與連續劇常常被認為是他的「幫凶」。許多作品常因此中槍,甚至被家長們抵制。

 

類似的案例還有今年7月11日,於墨西哥監獄發生的逃獄事件,傳出參考《越獄風雲》(Prison Break)劇中的逃獄方法。而2011年七月底的挪威殺人魔事件,32歲的兇手安德斯表示,他熱愛《魔獸世界》與《決勝時刻》兩款遊戲。於2014年5月21日犯下台北捷運隨機砍人案件的鄭捷,則是沉迷於《英雄聯盟》與《神魔之塔》等電玩。

 

常被點名的電玩包含《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在台灣較普遍的則是名為CS(反恐菁英)的槍戰遊戲。漫畫方面,日本漫畫《銃夢》、《殺戮都市》等作品含有大量血腥與暴力畫面,常被認為會影響小孩與青少年的行為與思想。而近年來,以多元性與顛覆傳統題材為主要賣點的美國電視劇,竟也成為眾矢之的。

 

 

把關工作誰來做?

 

美國加州政府曾於2007年提出審核法案,禁止未滿21歲的人接觸暴力電玩。該法案於2011年被最高法院認定違憲,認為電玩應與書本、戲劇一樣,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

 

目前沒有科學研究直接指出電玩與殺人行為的關係,直接如此推論未免過於魯莽。這就像「同性戀就會得愛滋」的錯誤刻板印象一樣,是個邏輯上有瑕疵的說法。

 

美國與日本的電玩與漫畫產業十分具規模,相關分級制度較成熟,各國近年也已漸漸跟上腳步。而台灣除了於民國98年修訂的「電玩分級制度」,家長也可加入把關的行列,進行機會教育,教導孩子電玩的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差異。

 

 

資料來源:CNN,華盛頓郵報,東森新聞雲,T客邦

圖片來源:吱喳-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