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算力大戰恐要從開始硬分叉後,才能見分曉
大黑 / 何渝婷編譯
2018-11-15 14:03

BCH硬分叉何解?

 

對於具備流通能力的數位貨幣,其價值屬性仍舊存有貨幣的特點,其流通基礎是信任關係,其價格體現在整個生態內財富與數位貨幣數量的比例。這是用腳投票的基礎,當投資者投入的財富流通到哪個數位貨幣生態內,這便是最終的信仰選擇。同樣擁有最終選擇的是礦工,礦工同時擁有二級市場和算力的選擇決定權。

 

在選擇前,往往是浮動、驚恐、游離、膠著的心態。

 

昨日的下跌,業內人士認為與BCH分叉有密切的關聯。經過金色財經記者觀察到的資金流向,BTC和BCH的資金流向基本平衡,並未出現劇烈的資金波動,而數據就更不能證明投資者的傾向性,BTC流出資金還不足2億,BCH的資金流入僅有千萬規模。Primitive Ventures創始人Dovey Wan也表示,「3%的波動是正常的浮動範圍,之前已經有過幾次。」

 

據此,如果說昨天的下跌是用腳投票的開始,但這一推論並未穩定成立。真正的算力大戰可能要開始硬分叉後,才能見分曉。

 

分叉的出現,是社群投票的結果,社群中不同的信仰支持者,通過分叉來支持自己堅持的規則。在BTC的分叉中,BCH誕生,吳忌寒在《算力之美》前序中提到,比特大陸生產的礦機,在礦機有限的空間中,將計算元件最大程度的聚集,讓計算能力不斷增加。

 

在過去的三年中,數位貨幣礦業依靠挖礦形式完成了產業的建設興起,在礦業中,算力地位的決定性足夠高,算力代表盈利、權利、安全等。

 

但金色財經記者在對BTG團隊進行採訪時瞭解到,BCH及比特大陸支持的ASIC挖礦形式,與原生挖礦形式的差別會造成嚴重的馬太效應。

 

ASIC是集中的算力代表,其中計算能力是將重複計算能力最大化,用來計算比特幣網路的隨機值。但如果對於原生比特幣的挖礦機制,或者比特幣信仰是讓更多的人參與支持、平均收益,ASIC挖礦與之是相悖的,比特幣的原生挖礦形式,其背後是一個角色由計算能力延伸的綜合能力,體現在計算上,則是1個GPU計算為1個挖礦節點,對於運行算力和運行內存都有要求。ASIC挖礦對運行內存難以有更大的組合性價比,且已背離其中分散式的基礎—更分散的加入可能性。

 

在一個組織開始進入社會化發展進程中,在不同的因素制約下,必然產生更多樣化的分歧,不斷的分叉是必然的。此次的BCH硬分叉則是如此。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BCH的信仰戰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