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生:鍵盤教育,是我回饋社會的方法。
何宇軒
2015-07-28 08:30

撰文/何宇軒、整理/洪嘉鎂

 

臉(書)趣橫生的李茂生,是難得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的六年級生,專訪全文呈現,以饗讀者。

 

隨著無線網路與行動設備的普及,使用臉書和社群平台,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但是,除了單純當個網友,若要說有誰是在60歲以上、在年輕族群間有影響力、又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除了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之外,似乎也不容易想到其他人選。

 

如果第一次看李茂生的臉書,恐怕會對某些貼文充滿問號,或是看不出他背後是意有所指。例如,他曾貼文指出台大宿舍發生性騷擾事件,接著表示他要競選台大校長,然後在台大各處加裝監視器。不明究理的人恐怕會真的以為他要競選校長了,但事實上,他是在諷刺台北市長柯文哲,考慮用監視器取締違規停車的政策。

 

如果讀者懂日文的話,還可以看到李茂生更多的「真心話」,因為他除了以中文PO文,還會把一些延伸的想法,用日文附註在文末。

 

在他的臉書上,可以看到他童心未泯地分享玩鋼彈手機遊戲的趣事,或是在書桌前擺上一瓶好酒拍照上傳,彷彿在邀請螢幕前的網友小酌一番。另一方面,也能夠看到他對死刑、隱私等嚴肅議題提出專業論述,以及用前述的「寓言」方式,諷刺時局。

 

對他來說,這是他「鍵盤教育」的一環,就跟他以法律專業參與司法改革、推動廢除死刑的初衷一樣,都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然而,因為他玩世不恭的嘲諷發文風格,也容易引來誤會與筆戰。他的臉書上固然有一群死忠的粉絲,但也有另外一群網友,對他的發言方式感到不以為然。

 

問他有沒有考慮不要用反諷,而用比較平鋪直敘的方式發文來避免誤會?「我試過了,沒人理你啊!」李茂生坦率地如此說。

 

問:你是怎麼開始經營網路社群的?

 

答:我剛回國的時候,是民國80年,那時候就有PTT,我主要是在班板中活動,不會上八卦板、西斯板、表特板等議題專板發表言論,因為我是老師,只想要跟學生溝通,所以那時候知道我的人就只有法律系的學生,其他人都不知道。

 

我後來有在BBS開了一個板,裡面就是討論我教的刑法、監獄學、少年事件處理法等專業課程,學生有不懂的,我本人或我的教學助理也會上去回答問題,我本來想把這些東西移轉到臉書,但是當我的對象變成一般民眾,講這種法律專業的東西大家都不懂,所以我勢必要做出抉擇,第一就是可以講比法律更深的社會哲學的內容,不然就要用最簡單的方式,用簡單的筆觸或是一種跳躍式的論述,去把議題彰顯出來。

 

兩條路線我本來一開始是並行,後來發現寫社會哲學東西沒人看得懂,反而是後者說不定還可以引起一些回響,所以我就開始轉向,朝向這種玩世不恭、到處亂諷刺別人的語調,但如果仔細去看還是可以找到一點意涵的,所以就是由對學生的「鍵盤教育」,轉成對社會大眾鍵盤教育。

 

問:為什麼會想要去做「鍵盤教育」?

 

答:因為我是台大的教授,用了國家最好的資源、教最好的學生,當然我不能保證我教出來一定是好的,一樣米養百樣人。既然我用了這個國家社會裡面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我不會認為我只要教書寫文章就好,我從事很多社會活動,像民間司改會、廢死聯盟的事情,還有律師公會有什麼事情都會找我幫忙等等,另外像是刑法的工作,或是修改少年事件處理法、創設矯正學校,等社會工作,最主要就是我必須要回饋社會,那鍵盤教育也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法,所以我才會去做這一類的事情。

 

問:你的臉書頁面大概是哪時候開始比較多人關注?

 

答:我真正在臉書紅是318太陽花運動的時候,因為學生坐在那邊沒事幹,整天都在滑手機,那我寫的東西,又被幾個認識我的人轉出去,那一轉出去以後就有更多不認識我的人看到,在那段時間裡,好友人數就增到5千人上限,所以就開始開放追蹤,追蹤人數雖然跟藝人完全不能比,但是因為討論的議題不是風花雪月,有些內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有受到一些重視。

 

或是有一些媒體沒有什麼好報,就把我臉書上的東西拿來再度詮釋,那也有可能詮釋錯誤,我也不會去更正,因為我相信「作者已死」(編按:指當作者寫出作品,在完成的瞬間,作者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之後都要由讀者來解讀),就任人家去解釋,但也正是因為我這種態度,讓我被「黑」了好幾次。

 

問:有沒有印象深刻被黑掉的例子?

 

答:最近一次就是那個自殺的案子(註)。那我只寫說,兩個都是博士後學生,一個在德國,他可以變成世界第一,另外在台灣自殺,兩個都是優秀知識份子,為什麼差那麼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個人的問題嗎?其實自殺是最傷害自己家人的一件事情,有人就說我這樣講情何以堪、是我在傷害他的家人。我只是要批評一個人自殺之前,一定有些徵兆,為什麼周邊的人不知道這個徵兆?大部分網友就認為我在不理解事情之前評論是不對的、要道歉,但如果一件事情要全部理解完才能評論,這是言論自由的箝制啊,我只是把它當影射,把那個抽象的層面拿出來,我是要說,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不能有一個機制,讓他危機的時候可以求助,但不只是什麼自殺專線,因為有些人根本不打電話就跳下去了。所以我就被黑掉啦,那如果像PTT上面都是學生比較好談,平常在學校裡面會見面,大家不會撕破臉,但臉書呢?很多不認識的人也在看我的東西。

 

問:所以會因為臉書使用者來源比較多元,而改變表達方式嗎?

 

答:不會,我不會改變我的表達方式,我的表達方式就是我事先設定要怎麼做,不談專業的東西,偶而談一談,我也會寫專業的文章PO上去,但是那種文章都沒人看,為了要作鍵盤教育的話,我就要去配合這些人的LEVEL(水準)跟興趣,那我就用這種反諷的方式去寫意見,但反諷容易引起誤解,因為不精緻、會跳躍,所以我才被黑了好幾次,就這樣。

 

問:所以像臉書使用者來源的組成比較複雜,本來沒有在你的預期之中?

 

答:不在我計畫之內。因為我是從PTT轉過來的。一開始某種程度上也是閉鎖的,在沒有「追蹤」之前,有加好友才可以看到我的東西,但後來有追蹤的機制出來,我就不再加朋友。

 

問:為什麼不會特別對媒體引用造成的誤解去澄清?

 

答:澄清沒有意義啊,澄清下去反而讓議題繼續延伸,不澄清人家馬上就忘記,我最主要就是做鍵盤教育,我講出去的東西別人怎麼想,我根本管不著,如果我再繼續澄清講這個議題的話,就繼續被鎖定,鎖定以後它的影響就會偏掉,一直反覆地論述,到最後反而是扭曲,所以我基本上只有一兩次,真的是很氣才會反駁以外,基本上都不反駁。網友要討厭我是他家的事,沒有一個人是大家都喜歡的,大家都喜歡的人就是虛偽的人,一定有人討厭有人喜歡,就是這樣子。

 

問:那有印象比較深刻跟別人筆戰的經驗嗎?

 

 

答:有,但不多,因為我的事情非常多,筆戰會為這些事情浪費太多的精力,主要大概就是死刑議題,很多鄉民會上來罵,筆戰了一兩下我就走人了,別人要筆戰我不會制止,因為我的網路上面很多公開侮辱,或是很多已經是加重誹謗我都不管,那他自己敢講就要負刑責。

 

問:所以不會刪文,就把它留在那邊?

 

答:我不會,留在那邊是他自己丟臉。

 

問:有些人在經營臉書時會刪文,理由是想要營造比較良好的討論環境?

 

答:對,像朱學恒就是這樣子,那你認為他們那邊會有良好環境嗎?而且你刪文是妨礙他的言論自由,他自己引來刑事責任是他家的事。喔⋯⋯不過我有時也會刪文啦,如果給我貼連續20個笑臉,我會把它刪到只剩一個!

 

註: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一名博士生墜樓身亡,因未留下遺書,警方懷疑與課業壓力有關。李茂生當時在臉書寫下「32歲在德國攻讀博士的台灣子弟,在丹麥打敗一起競爭的德國人對手,拿到世界第一(指揮)。同時38歲剛考完資格考的政大博士生,在政大從我經常去的大樓的16樓墜樓身亡。到底是人出了問題,還是社會出了問題?」但被死者友人質疑不應該在原因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做評論,以及也不應該把兩件無關的事情比喻在一起,因而引發筆戰。

 

圖片來源:何宇軒攝影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

●Knowing徵才 - jet@knowing.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