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不選擇低汙染的電動機車?
黃俐禎
2015-08-19 16:05

台南市長賴清德最近在臉書po文,希望政府擬定政策,以10年的時間,有計畫地將機車全改為電動機車。如此一來,不僅有助於綠能產業發展,也能減少空氣中細微懸浮例子(PM2.5)產生,維護民眾健康。

 

雖然台灣機車族眾多,但是關於電動機車的蹤影仍不常見。大家都知道,過多的交通廢氣,其實也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主因之一。

 

台灣機車密度全球第一,照理來說應該是最適合電動機車發展的市場,那為何相關消息在台灣幾乎靜音呢?

 

為什麼很少在台灣看到電動機車的蹤影?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使用率密度最高的國家,然而,使用電動機車的民眾卻屈指可數。主要是因為在台灣傳統機車的價格較為低廉,一般民眾也都能負擔得起,且大都可以使用10到15年之間,期間的維修次數也不多,再加上耗費的油量也少,導致電動機車很難在台灣行銷,更不用說是盛行了!

 

一般機車造成的環境隱憂

 

以環保概念來說,像台北或台中這樣皆屬於盆地地形的大城市,一旦發生空氣汙染,就很難回復原本的空氣品質,而年年不斷成長的機車廢氣排放量,也逐漸成為台灣環境汙染的一大隱憂。

 

民眾購買的慾望怎麼那麼低?

 

1998年以來,台灣環保署就已經開始推行電動機車的發展,補貼民眾購入電動機車的補貼條件。但是為什麼在這樣的條件下,購買電動機車的成效依然不大呢?其實,失敗的主因在於,政府始終無法提供良好的充電設備以及保證機車的使用情形,所以即便政府每年都祭出補貼政策,還是無法刺激民眾購買的慾望。

 

相較於台灣:中國政策補助提高購買率

 

在中國,政府對於電動機車產業的發展,不遺餘力的支持,相較之下,這是台灣政府一直缺少的行動。最明顯的差別就在於,台灣政府對於汽油稅制的補貼,造成許多機車用戶始終無法放棄機車的購買,若是台灣政府也能夠施行政策,補貼購買電動機車的用戶,也許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就會提高。除此之外,政府若是制定過多有關電動機車的限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可能會大大減低。



大家初次聽到電動機車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呢?

 

在 Gogoro 這個名字出現之前,大多數人對於電動機車的印象都是「慢、醜、騎不遠」。慢,不只是車速慢,就連充電速度都慢;醜,外型上既跟不上主流,也沒有獨特性;騎不遠,對上加一次油至少可以跑個 150 公里的汽油機車來說,電動機車至多只有 50 公里上下,所以在被稱為速克達(scooter)王國的台灣,以電動車做為通勤工具的人仍算少數。

 

據《自由時報》的試駕報導表示,自從 Gogoro 在 CES 展上造成轟動後,這被喻為「二輪界的 Tesla」瞬間扭轉了眾人的既有觀念,甚至有許多人都想將自己的機車換掉,到底 Gogoro 有什麼樣的外星科技,能夠讓世人為之瘋狂,還是一切只是過度神話造成的盲目膜拜?

 

一台越騎越新的電動機車

 

在使用壽命上,Gogoro 的硬體是以 10 萬公里里程數來設計,因此一台車騎上 10 年不是問題,也因為 Gogoro 是「科技公司」,這台 Gogoro 電動機車會隨著軟體、韌體升級,甚至當電池技術升級時,換個電池就能讓 Gogoro 有更好的效能、更快的車速,比起一般汽油摩托車愈騎愈舊,Gogoro 可以是愈騎愈新。

 

價格超昂貴 值得嗎?

 

不包含任何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補助,一台 Gogoro Smartscooter 售價為 128,000 元台幣。Gogoro 預期,中央政府加上新北或台北對電動車的補助,約可補助到 2 萬元。

 

換電池方案 價格還是貴鬆鬆

 

換電池費用的部分,Gogoro 推出一個月 899 元的「都會型」月租方案,享有不限次數、不限里程數的更換電池,但這方案下的騎乘時速最高只能到 85 公里;若每月多加 299 元,可享有「性能提升加值型」月租方案,屆時儀錶板上的「SPORT」燈會亮起,時速可至 95 公里以上。

 

不過,許多單方面利於 Gogoro 的霸王條款,許多民眾批它「吃人夠夠」,也引起網路上一陣撻伐。幸好 Gogoro 的危機處理能力不算差,在上月 25 日,Gogoro 釋出善意回應網友對它的質疑,像是若在一般使用下導致電池毀損或遺失,可免除電池賠償責任。

 

Gogoro的出現將會為電動機車市場帶來改變?

 

Gogoro 亮相至今,位於台北的直營店累積 20 萬參觀人數,也有九千多人申請試乘,並有超過 3000 人完成試乘,滿意度高達 97.4%。在這麼高的滿意度下,今天公布的價格,以及上路後的配套措施,會讓台灣民眾未來購買電動機車的慾望提升嗎?

 

其實,只要產品和服務系統做得好,台灣人都會願意支持綠色交通工具。台北街頭到處可見的YouBike微笑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