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被殖民的台灣,主編也去創業了!
小石頭
2015-12-02 19:55

去年回到台灣,去台灣最大的線上租屋平台591找房子時,楊方儒才發現,年輕漂亮的女仲介拿著四吋螢幕的手機,在Chrome上不斷放大縮小591租屋網的PC版網頁,非常靈活。

 

這個在台灣毫無違和感的畫面,在大陸工作了五年的楊方儒很詫異。他問仲介為何不用591推出的APP,對方回答說不知道也沒用過。

 

這就是台灣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真實寫照。

 

在美國,人們的APP使用率高達九成,在大陸幾乎接近百分之百,但在台灣,人們更喜歡在手機上使用瀏覽器來看PC版的網站和網頁。

 

楊方儒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回到台灣去做移動互聯網創業的。楊方儒,這個名字在大陸並不是很有名。即使他是近十幾年來,第一個在中港台三地全職工作的財經雜誌人。

 

2000年,楊方儒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新聞組畢業後,就開始從事雜誌寫作。這一做,就是十五年,從台灣的商業週刊、商業時代、TVBS週刊、TOGO月刊、財訊雙週刊、今週刊,到香港的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再到大陸的週末畫報、環球企業家、中國企業家、東方企業家、財經天下週刊。

 

這段期間,他還寫過書。《貧創新》、《郭台銘: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遇見科技新未來》這些都是他的作品。

 

他更像是一個道地的雜誌人。

 

2013年,還在彭博的楊方儒,開始負責行動端開發。結果自然是彭博商業週刊繁體版很受歡迎,APP還獲得了蘋果APP Store Best of 2013的獎項。

 

這讓楊方儒有很多感觸:人們的閱讀習慣確實改變了。還在傳統媒體的楊方儒,自然受得到傳統媒體再經受互聯網怎樣的衝擊。

 

同一年,大陸的「今日頭條」用戶數正式突破5000萬,這只是他們創業的第一年半。

 

遠在香港的楊方儒猜,台灣很快就要有人做了。

 

然而,並沒有。

 

2014年,今日頭條獲得C輪1億美元的融資,估值超過5億美元,激活用戶超過1.2億,月活超過4000萬。

 

楊方儒決定自己做了。

 

2014年9月,楊方儒提交辭呈,告別現代傳媒,全職創業,在台灣做行動版的今日頭條--Knowing先知資訊。那時,他是週末畫報財富版的執行主編,是彭博商業週刊中版執行副主編。

 

今日頭條的成功是基於內容的繁盛。

 

移動互聯網創投紅利下,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微信公眾平台出現,人人都能成為自媒體。

 

到2013年底,僅在微信平台上,已開通的公眾帳號超過200萬個,公眾帳號每日平均註冊量為8000個。2014年7月,這個數字飆升到580萬、1.5萬個。

 

小小的手機螢幕上,無數內容想方設法抓住用戶有限的目光和注意力。大陸人已經很難想像,有媒體會對用戶閱讀內容收費。

 

大陸人的閱讀習慣自然遷移到行動端,新的閱讀方式在產生改變。BigData-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4年底,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規模達8.3億,其中,新聞APP用戶在規模達4.95億,滲透率接近60%。

 

這種情況,在台灣始終沒有出現。在台灣,最優質的內容依然在線下。看重發行量的傳統媒體,還不願意將內容免費開放到線上。

 

台灣用戶也習以為常,他們相信線上沒有優質的內容,更多的是短平快的劣質文章。閱讀習慣良好的他們,也願意為紙質內容買單。

 

這是楊方儒遇到的第一個大困難:沒有足夠的內容可以收錄。經過長期的談判,他們的內容合作方達到了20家,合作方式是內容互換。這在內容過剩的大陸是很難想像的。

 

Knowing只能在自產內容,做了台灣版的「界面」。

 

其實這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台灣媒體也開始將文章放到網路上。但是用戶並不買帳,線下的文章搬到線上,標題、內容、傳播方式,都還是線下的方式,顯然不適合扁平化、社交化的新時代,更不適合90後的年輕人。

 

有台灣新媒體將傳統媒體授權的內容二次加工放到網路上,倒是很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其實年輕人已經不喜歡現在傳統媒體的報導方式及觀點了。

 

Knowing要以年輕人的觀點、視角做報導。例如他們最近推出的一篇加拿大總統的文章很受歡迎,與傳統媒體總統簡介式的報導不同,他們從總統的好身材入手。

 

這些內容就是為了吸引18到34歲的年輕讀者。國際化、中立化、年輕化、高度時效性、重視非主流聲音,就是Knowing的標籤。

 

他們生產的內容自然也是更懂他們的年輕人,團隊中有不少90後,團隊還希望招聘90後來做總編輯。除了「把世界交給90後」,Knowing還在嘗試用90後喜歡做的模式來做產品。年輕人不看傳統報紙雜誌了,網路顛覆了過去大家接受訊息的習慣。Knowing不只做原生行動端APP,還投年輕人所好,注重分享。楊方儒說,他們要做「有粉絲的媒體」。

 

從今年第三季度上限到現在,Knowing獲得了4萬下載量。楊方儒對現在的DAU也很滿意。

 

在台灣,本土APP始終做得很爛,根本不用談下載量,能破十萬就要拜神慶祝。統計數據也能佐證,目前台灣人一天會使用到約13個APP,高頻率使用的有4到5個;2014年,Chrome在台灣手機上的市場佔有率增幅達到17%,全球罕見。

 

即使是這種背景下,這個數據也還不能讓楊方儒滿意。

 

Knowing在台灣的下載量至少要達到30萬以上,才能成為一個有領導力的APP。他們明年的目標則是訂在百萬左右,最近他們也在洽談新一輪的融資。

 

除了用戶規模,楊方儒也一直在思考Knowing的商業模式,行動廣告、電商,是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明年第一季度,Knowing將會上線廣告系統。

 

今日頭條等應用進軍台灣的同時,楊方儒也在考慮Knowing未來進軍大陸。不過,這還是以後的事情了。

 

在大陸,「主編已死」的討論已不再新鮮。「主編確實死了」,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主編,人人都可以發聲,甚至生產優質的內容。「主編又沒死」,他們都去創業了。

 

而在台灣,這個話題的討論,或許還沒有開始,即使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傳統媒體在走下坡路。台灣蘋果日報是台灣讀者最多的日報,2015年上半年營收下滑達28%。

 

楊方儒和他的Knowing正是這種大時代下的典型。

 

台灣的移動互聯網始終無法發展出一個規模。台灣前20大應用裡,基本都沒有本土應用,台灣人的手機被殖民了!

 

但現在影響生活最大的都在移動互聯網上。

 

一個最顯著的事實就是:2014年,台灣數字廣告總值達到158.62億新台幣,超過報紙(90.22億)與雜誌(64.31億)總和,廣告主的錢總是會被用在最有人氣的地方。

 

即使台灣在媒體和互聯網上已經落後了,但行動互聯網的價值不斷攀升,台灣市場處於真空狀態,這是不能錯過的新時代機運。

 

 

出處:http://36kr.com/p/504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