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和聯合國禁令,在最近宣布以科學調查研究為名恢復捕鯨計劃。12月1日早上,包括調查船「日新丸」等4艘船組成的捕鯨船隊,載着約160名工作人員自山口縣、廣島縣等多個港口出發,預定在12月下旬到明年3月期間,在南極海域捕撈333條小鬚鯨,聲稱會用於採集鯨魚皮膚標本等科研活動。
日本水産廳在11月27日發表聲明,聲稱為了配合聯合國國際法院(ICJ)在2014年3月31日做出的裁決,本次科研捕鯨計劃已做出相應修訂,只會捕撈333條小鬚鯨,相對於以往捕撈1000條的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已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日本參與簽署了這份公約,但由於公約允許因科研需要進行捕鯨,日本就以此名義繼續在北和南太平洋海域捕殺鯨魚。但國際社會質疑,日本捕撈小鬚鯨並取得皮膚樣本後,鯨肉會運往市場出售,因此所謂的科研捕鯨實際上是商業活動。
2010年,澳洲政府就日本捕鯨向聯合國國際法院(ICJ)提出控訴,國際法院在2014年3月31日做出裁决,認定日本提出的在南極捕鯨活動是出於科研目的的理由不成立,裁决日本捕鯨活動違反了《國際捕鯨管制公約》,要求日本立即停止在南極海域進行的捕鯨活動。ICJ 當時裁決的理據包括,日本相關計劃從2005年以來已捕殺超過3600條小鬚鯨,遠遠超出擬定計劃時所提出的數量,而且科研成果相當有限。
國際法院做出裁決後,日本停止了捕鯨,只維持在南極海域對鯨類實施「目視調查」,直到11月27日水產廳宣布恢復科研捕鯨。
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聲明:日本為了捕鯨,又企圖鑽法律漏洞……為了不讓犯罪行為發生,我們將一如既往,直接阻撓。
日本宣布重啟捕鯨計劃後,澳洲政府已做出抗議。澳洲環境大臣亨特(Greg Hunt)說:日本雖然調整了捕鯨計劃,但日方不能就此單方面認為該計劃已符合國際法、國際組織以至科學家的標準,並立即開始捕鯨。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已經直接對日本表明,澳洲強烈反對捕鯨活動,並將繼續向 ICJ 提出控訴。
激進環保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總監 Alex Cornelissen 也對日本再次捕鯨發出「戰書」,他提醒日本政府,在南半球海域的鯨魚受到國際法律、澳洲法律,以及該組織的保護。該協會過往一直有派船打斷日本的捕鯨作業,手段包括破壞捕鯨船、對捕鯨船投擲燃燒彈、強行登船等,甚至被美國 FBI 列入「環保恐怖主義者」的名單。
2011年,日本捕鯨調查船「日新丸」在南極與海洋守護者協會的船發生衝突,「日新丸」甲板遭投擲燃燒彈破壞。日本政府隨後宣布,為了不讓捕鯨船隊人員受生命威脅,決定停止當時在南極海域的捕鯨活動。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