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PTT八卦版上有一則貼文,引用華視的新聞畫面。
在這個新聞畫面中可以觀察到,除了以「水蒸發=氫氣+氧氣」作報導以外,記者旁白也同樣說出「水在蒸發後,會變成氫氣、氧氣。」
這則貼文一出,就讓不少鄉民驚訝這則報導的專業程度,並紛紛回應「少時不努力,長大當__」,該篇貼文立刻引起了討論熱潮。
不過水在蒸發後,到底會不會分解出氫呢?
通常水是以「固、液、氣」等三態循環、存在地表上的。
液態的水蒸發後,就變為氣態的水蒸氣,如海洋、湖泊、河流等地表水或是潮濕土壤的蒸發以及植物的蒸散作用,都會使大氣中含有豐富的水氣。
而這些水氣又可凝結成液態水,如雲、霧、露及雨,也可更進一步凝固成固態的冰晶、霜、雪及雹;再落下大地進行循環。
如此看來蒸散作用可能不會讓水產生氫、氧?
雖然水通常要經過電解後,才能分解成氫、氧,但在蒸散作用中,其實也是可以分解出氫、氧的!
只要將水、水蒸汽加熱到3,000K(克氏溫標)以上,水中的氫、氧便能夠分解。
若把這個K換算成攝氏溫度的話,約等於2,727度的高溫;因此比較起來,電解的成本可能低多了……。
雖然可以這樣子做解釋,但作以這則生活常識類型的報導來看,可能又顯得有點硬拗了!也難怪鄉民會訕笑「少時不努力,長大當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