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觀也愛翻白眼 兩代問題點解?
呂姿穎
2015-08-03 19:43

「吳思華:課綱若暫緩,學生會拿不到課本;魏應O:餿油若停賣,大家會沒油可炒菜!」這是周天觀在臉書上最新的抗議心聲。

 

7月31日晚間,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進華夫婦來到教育部反課綱抗議現場,希望將正在參與抗爭的小兒子周天觀帶回家,周天觀在旁人的鼓譟之下,出現情緒失控與父親衝突的場面,這個父子兩代之間的衝突事件,被各家媒體大書特書,但從這個事件中,不僅可以看出兩代之間的觀念與想法差異,同時也有值得省思之處。

 

父母輩其實很少在意究竟學生在抗爭什麼,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多數是依靠自己努力念書努力打拼,才換來今天的生活,因此他們常認為,孩子也應該要像他們當年一樣,未來的生活才能比他們現在更好,卻忽略了其實這些孩子們從小的成長環境,因為父母輩的打拼而衣食無缺,現在的孩子們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害怕與不能失去的。

 

從艾瑞克森的需求理論來看,滿足生理與安全需求之後,他們就會開始尋找歸屬感與尊重的需求,現在的抗爭群體就像一個大團體,聚集一群彼此理念相近的人,互相都需要得到自己在這個群體的歸屬感,有因為認同理念,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這個信念與自己認同的群體,受到別人的質疑與忽視,尤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親。

 

社會上的大人,或是父母親們則容易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受教,明明應該好好念書照著他們認為安全的道路前進,卻為了一些他們認定沒那麼重要的議題,付出大量的心力與時間。而這種想法更深植於我們的官員心中,無論孩子們多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都難免會認為他們只是學生,自己才是專業的、有權力的,所以孩子還不夠成熟不夠有能力,不夠資格對他們制定的議題政策提出質疑與疑問,當學生之中有不同的聲音或質疑出現時,政府官員很少願意虛心接納,或是了解究竟訴求的聲音是什麼,只是習慣用傳統權威與強硬的態度壓制抗爭運動,這樣的傳統想法,從過往幾次抗爭運動中,屢屢出現警察與抗爭示威者的衝突事件便可略知一二,因此周進華夫婦當時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當兩造之間的情緒緩和之後,周天觀在父母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說明,針對自己當時失控的情緒與激烈動作,向父母親道歉,這裡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一個高中生道歉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我們的政府官員是否能夠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與決策負責呢?

 

此外也看到周進華夫婦的處理態度,自己的孩子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們的選擇是尊重自己孩子經過思考而做的決定,並且願意原諒自己的孩子在當時失控情緒下的行為,我們的政府官員卻決定,對於在一陣混亂的情況中,激動的情緒下,選擇衝進教育部部長辦公室的學生們提告?

 

不能否認的,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兩代之間的對話,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對話的過程當中,雙方究竟願不願意敞開心胸,用開放與互相尊重的心態,傾聽雙方的聲音與意見。

 

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