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南迴醫院的就是他,超人醫生徐超斌!
編輯部
2016-10-01 17:00

被稱為「超人醫生」的徐超斌,畢業於臺北醫學院;身為排灣族人的他,在臺東縣達仁鄉也被當地人被譽為「臺灣史懷哲」。雖然他在2006年因過勞而中風,但他仍不放棄以醫療服務大眾為己任,現正致力於為「南迴醫院」募資,以改善偏鄉醫療環境。

 

徐超斌感慨的說,在臺北等大都市居住的民眾,大概很難想像,遠在三、四百公里遠的地方,竟有兩萬多位同胞沒有醫療資源可用。

 

他也與音樂人毛恩足合作,進而發起「4141為南迴而唱」計畫,邀請許多原住民歌手參與,希望藉著到各縣市演唱,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籌辦南迴醫院的理念。

 

這位被稱為「超人醫生」的徐超斌,究竟哪裡來的勇氣,和什麼樣的理念讓他決定跨出這艱難的一步?透過knowing專訪,一起帶你認識這位與眾不同的「帥」醫師。

 

從醫多年來,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無力回天」的情形。此外,我遇過家屬因為救不回病人而揚言提出告訴,或是要求醫院賠償的情形,都讓我印象很深刻。但我必須說,我在醫治傷患時都是非常專注、用心的,因此這種現象也使我感慨台灣醫患間的關係並不好。

 

行醫多年來,有沒有觀察到臺灣醫療的困境?

 

在全民健保全面實施以後,我不斷在思考,究竟醫療是「基本人權」還是「商業行為」呢?

 

在偏鄉的醫院中,一位醫生平均一天只需要看六至七名患者,但在都市裡的醫院,卻因為健保制度,而使得每位醫師每日起碼得看上六十至七十名患者。這相差了十倍之多的人數,造成不少民眾會對醫師有嚴肅、無情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這些醫師根本無暇、周全顧及到每個患者的需求。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有家屬在醫療過程中,會對醫療人員產生誤解,甚至進而提告、或動粗傷人。雖然偏鄉的醫療資源匱乏,但是有足夠時間讓醫師與患者能夠完善溝通,不才是最理想的醫患相處模式嗎?

 

在「南迴醫院」的募款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大難題嗎?

 

相較於台塑的長庚醫院,南迴醫院並沒有大財團支撐;相較於馬偕、慈濟等醫院,南迴醫院更沒有宗教力量協助。這樣對照看來,就不難理解在推動募款、建設是有多艱困了。

 

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醫院不會賺錢,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難道生活在偏鄉的國民就沒有「醫療人權」嗎?因此我並不認為,醫院是用來賺錢的,況且若只在乎收益,也就意味著這些醫療服務將會變質。

 

如果能改善偏鄉醫療資源匱乏的情形,並提升當地工作機會,我想這更勝過純粹把醫院作為賺錢工具。

 

 

那麼你為什麼會想要來做這麼艱難的募款計畫呢?

 

我就讀大學時,就已把從醫當成自己的使命了;在行醫多年來,更因長期觀察到南迴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及達仁鄉等四鄉醫療資源匱乏的現象,而自己身分、背景都出身於醫療體系,所以決定扛下責任。

 

但我必須要說,南迴醫院是臺灣史無前例的醫院募資計畫;即便成功機會微乎其微,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都勝過於不願嘗試的零。

 

我認為,若這間醫院能順利運作的話,無論募資、營運經驗都可以複製、運用到全臺各地的偏鄉,來協助當地居民建立醫療中心。醫師也可以藉此機會與患者拉近距離,讓雙方的醫病關係更加良好,讓看病成為一件「不那麼緊張」的事情。

 

所以看起來,南迴醫院似乎也會協助當地城鄉發展?

 

南迴醫院不會只有醫療事業,也會提供教育方面的服務,例如當地學子讀書的場域,同時也會負起照顧獨居老人生活起居的責任,進而提高當地的就業機會、促進產業發展,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最後,想請問為何你總是以「帥」自稱呢?

 

其實我的帥並不是說真的覺得自己長得像金城武、劉德華一樣;我要表達的是一種精神。也就是說,縱使你是身體像我一樣有殘缺(中風)的人,只要能夠如同我一般,總是掛出開朗的招牌笑容,那你就是最帥的人了!

 

圖片來源為徐超斌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