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關停物流機器人項目,亞馬遜放棄物流體系自建了嗎?
李京亞 / 何渝婷編譯
2022-10-17 12:25

(取自Amazon.com臉書粉專)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1997年的第一封投資者信中,闡述過一個影響深遠的戰略觀點:「成長比利潤更重要」。

「我們將根據長期的市場領導力考慮投資決定,而不是短期的盈利或短期的華爾街反應。」貝佐斯當時寫道。

但現在的亞馬遜,似乎不再這麼想了。

10月13日,根據《彭博社》報導,亞馬遜正在關閉一項名為 「Amazon Explore 」的虛擬旅遊產品,這一產品是亞馬遜在疫情期間推出,可為用戶提供交互式的一對一虛擬旅行體驗,用戶可以支付7.5美元購買50分鐘全球導遊服務,也可支付50美元購買一小時的虛擬漫步威尼斯市區體驗。

種種跡象表明,亞馬遜已開始密集削減實驗性項目以優化營運效率。零售巨頭最近取消或暫停的項目有六個,包括自主送貨上門機器人Scout和專注於研發兒童視訊通話設備的Amazon Glow,後者亮相僅有一年,亞馬遜還凍結了其零售團隊的招聘進程,並逐步砍掉了曾在疫情期間寄予厚望的遠程醫療服務項目Amazon care。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花13億美元拿下的矽谷自動駕駛公司Zoox現狀也相對晦暗,距離與產業龍頭Waymo形成抗衡還有很遠。

就在上週,亞馬遜暫停了其疫情期間著力推進的家庭送貨機器人項目Scout,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Scout項目始於2019年,前身是亞馬遜2017年收購的機器人廠商Dispatch,多份報告顯示,亞馬遜關閉這一實驗性項目原因是疫情之後,其電商銷售額有所放緩。

在這一項目終止之後,項目目前的400名全球員工可以選擇調往亞馬遜內部其他團隊。

亞馬遜近期的一系列成本削減舉措以物流機器人類目為主,但如果觀察其投資舉措可以發現,亞馬遜的投資步伐並沒有相應放緩,即使在物流機器人領域。

那這些項目的關停,到底是亞馬遜在機器人生態某些鏈條自建無望之後的無奈放棄,還是這家零售巨頭重新審視物流領域投資邏輯的開始?

持續十年的物流機器人投資版圖

亞馬遜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歷史可以追溯到在2012年,當時其以7.75億美元收購物流機器人公司Kiva Systems。

在此後十年中,亞馬遜先後推出了超過50萬台倉庫漫遊機器人,在全美的倉庫中部署了其中的1.5萬台,為亞馬遜每年約節省了9.16億美元的成本。

這家公司在物流機器人領域另一筆重大併購事件發生在2019年,當時其以超過1億美元併購了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新創Canvas,此後開始在倉庫內對Canvas推車做各種測試,可惜這一項目在本週二也宣告關停,Canvas項目的100多名員工現今面臨和Scout項目相同的處境。

Canvas和Scout的無疾而終,被業界解讀為亞馬遜開始看衰機器人應用類項目。

有趣的是,亞馬遜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熱情並沒有隨著幾個項目的關停而終止。

就在今年8月初,亞馬遜決定斥資17億美元收購產業知名的Roomba吸塵器製造商iRobot公司,一個月後,亞馬遜又將比利時倉庫機器製造商Cloostermans收入囊中,為自己的機器人生態再添一筆。

在剛剛舉辦的2022年亞馬遜秋季硬體發表會上,備受關注的家庭服務機器人Astro也迎來兩大功能更新,反映出亞馬遜對家用機器人領域的重視。

那麼,可否理解為亞馬遜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熱情,已從物流領域轉移到了消費市場呢?

細數下來,這家公司內部開展的機器人項目多以密集實驗型為主,收購後的機器人公司,會進入相對複雜的軟硬體協同研發流程,根據機器人不同類別進行投資只是表象,亞馬遜在機器人生態上的投資節奏,其實是伴隨著物流領域的野望鋪展開來。

觀察其高層的表態和物流團隊的變遷還可以發現,亞馬遜的物流版圖定位一直處在變化調整之中。

《元氣資本》曾作出統計,在2012到2016年期間,物流並不在零售巨頭的投資規劃之中,而到2017和2018年,亞馬遜開始連續為其旗下印度物流公司Amazon Transportation Services注資數千萬美元,而進入2019年,亞馬遜連續投資了5個物流供應鏈公司,其中包括外賣平台、倉儲機器人、物流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上述這些物流投資力度對亞馬遜來說仍不夠用,時間來到今年4月,亞馬遜官宣設立了一支10億美元新基金,專門用來投資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的新興技術公司。

通過這支新基金,亞馬遜已經投資了首輪5家公司,全部跟倉庫物流相關,其中包括三家倉儲相關機器人公司,一家幫助倉庫工人改善肌肉骨骼壓力的軟體公司以及一家改善庫存管理的電腦視覺公司。

正如亞馬遜的雲端服務AWS業務,近年逐步成長為其利潤支柱一樣,亞馬遜在物流方面的成本支出一向是大頭,2022年第一季,亞馬遜的物流費用為195.6億美元,較同期上漲14%。

根據《元氣資本》分析,亞馬遜的物流費用的成長速度一直要遠快於其線上零售額的成長速度。

空運業務擴張放緩

亞馬遜在物流領域的建設除了倉儲物流外,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物流運力。

此前,航空貨運業務極受亞馬遜重視,零售巨頭一直在這一地盤努力擴張以減少對第三方物流公司FedEx和UPS的依賴,其成果是現在亞馬遜超過三分之二的包裹,是通過亞馬遜物流(Amazon Logistics)來負責運送。

不過,根據美國帝博大學查迪克研究所的分析,過去半年中,亞馬遜的機隊運力和航班數量成長幅度放緩。

研究顯示,今年3到8月,亞馬遜旗下亞馬遜航空公司(Amazon Air)的日平均航班數量,僅成長3.8%。

目前,亞馬遜航空公司每天在美國和歐洲營運約194個航班,而今年3月份,該公司每天營運的航班數量為187個。

而不論是截至今年3月之前的6個月的成長數量,還是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都實現了兩位數的成長。

亞馬遜財務長奧薩維斯基(Brian Olsavsky)在今年2月對投資支出邏輯做了一次清晰闡述,他表示,回顧過去幾年的投資比例,亞馬遜將40%的投資支出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比如AWS;又將30%的投資支出用於提高配送能力,如新建倉庫、提高運輸效率等;25%的投資支出流向提升運輸能力,如提升全球建設亞馬遜自營物流的運輸能力。

此後大方向不改變,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會加大投入,在亞馬遜物流中心上的投資成長速度將逐漸放緩,速度將逐漸與亞馬遜提供的倉儲配送服務的成長速度相匹配,後者的投資還會上升。

「物流大師」不靠物流賺錢?

在過去兩年中,亞馬遜面臨著一系列不利因素,疫情爆發使亞馬遜面臨著嚴峻的配送網路人手過剩,通脹陰影和供應鏈壓力都導致了營運成本的大幅上升。

今年,亞馬遜股價下跌三分之一,依靠北美市場復甦和穩健的AWS雲端業務支撐了營收大盤。

亞馬遜從2月起,就提高了美國Prime會員的價格,還為賣家增加了5%的附加費,目前正在舉辦今年第二次會員大促活動,希望帶來短期股價的提振。

據美國銀行分析師估計,亞馬遜這次為期兩天的促銷活動中售出的商品總價值為80億美元。

另一個利好消息是,在今年第二季結束時,亞馬遜的倉儲和運輸業務整合已基本完成,此前一季由於運力過剩造成的數十億美元額外成本問題不會再次出現。

梳理下來可以發現,亞馬遜並沒有放棄在物流領域的自建,仍對物流版圖的打通寄予厚望,但是近來電商業務的下降,使其不得不放緩了在航空物流網路的擴張,而其地面物流領域的投資,則進入到更為嚴謹審慎的階段,那些需要進行複雜後續研發、並且至今前途未卜的一些機器人項目開始被放棄。

雖然亞馬遜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並未發生策略性轉向,但確實也在積極嘗試通過各種重大收購進入新的市場,比如消費。

回到本次亞馬遜關停項目的重點賽道-倉儲配送領域來看,據麥肯錫的一項報告直接預測,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將會以23%的複合年成長率擴張,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美元。

有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倉儲自動化的市場集中度並不高,在可預見的未來,倉儲機器人都將是機器人產業熱門的細分賽道。

而Scout前副總裁斯科特(Sean Scott)在2019年曾表示,解決配送問題需要從工業設計到實際硬體,機械、軟體、系統、製造和營運的整個開發過程做整體提升,其中各類技術問題會導致亞馬遜綜合成本大大提升。

巨頭自身也對這一領域的取捨作出解釋。

根據CNBC的分享筆記,亞馬遜CEO賈西(Andy Jassy)日前在全體員工內部會議上,談到了「勒緊褲腰帶」問題。

他指出,能長久生存的優秀公司,考慮的都是長期問題。在有些年頭,他們進行廣泛意義的擴張;在有些年份,他們開始檢查並努力提高盈利能力,一點點收緊腰帶過冬。

「我們亞馬遜擁有多項業務,總會有一些『推拉』存在,別人在我們處境之下也會如此。」賈西如是說。

亞馬遜物流業務近年的突飛猛進頗有AWS發展的風範,AWS雲端業務負責人出身的賈西,也正努力把「物流大師」亞馬遜變成一家能依靠物流賺錢的公司。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接連關停物流機器人項目,亞馬遜放棄物流體系自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