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和帳戶的隔離,比特幣真的能實現隱私嗎?
Peter 王廣忠/張詠晴編譯
2019-01-23 15:05

 

社會的數位化進程不斷向前,互聯網上暴露的關於你我的數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事關生死。密碼龐克宣言的第一句話就說「隱私對於構建開放社會是非常必要的」,那麼比特幣的隱私性如何呢?

 

肉身和帳戶隔離

 

比特幣的隱私策略就是隔離比特幣地址和持有者的肉身身份。

 

比特幣的隱私保護策略跟傳統金融系統的策略截然不同的。比特幣白皮書的第十部分是專門介紹隱私的,中本聰提到傳統機構的策略,是在機構內部綁定用戶的肉身身份和他們的帳戶,隱私性體現在大眾是不能隨意獲取這些資訊的。

 

而比特幣採用了相反的思路,大眾可以看到所有的轉帳記錄,其中包括發送和接收方的比特幣地址、轉帳金額等資訊。而比特幣的隱私,體現在比特幣的地址跟地址持有者的肉身身份之間,是沒有綁定關係的。

 

但是,真正做到肉身身份和比特幣地址的分離是非常困難的。中本聰建議大家每次交易都去更換一下比特幣地址,但是這樣就真的能夠隔離身份和地址了嗎?

 

交易是可追蹤的

 

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最透明的一個支付系統,所有的交易歷史都會被保留,這種特質給比特幣的隱私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一旦暴露再次隱身就變得很難。實際中有很多場合都會涉及到實名制的問題,實名制意味著肉身身份和我們的地址被綁定了,也就是這個地址的隱私被暴露了。而一旦最初的這個地址暴露以後,即使我們更換一個新的地址,把暴露地址中的幣轉入新地址,新地址和老地址之間關聯性就非常明顯,所以新的地址也就沒有隱私性可言了。

 

另外一個更讓人擔憂的事情是即使我自己遵守了最佳實踐,沒有暴露隱私,如果跟我交易的地址隱私洩露了,從那個地址的持有者的身上找到我的身份資訊也就會比較容易了。

 

交易在全網的擴散過程也可能會暴露隱私。比特幣交易被創建後,會從構建交易的機器上按照點對點傳播協議,逐步擴展到網路上的很多電腦上,這時候如果想定位交易最初是從哪台機器上發出的,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但是,不容易不代表沒可能,如果監聽者同時去監聽網路上的很多節點,記錄下我的交易到達各個節點的時間,那麼根據時間差,還是很有可能運算出發出交易的節點的位置的。

 

對此,比特幣也提出了一個名為 Dandelion 的改進方案,但是在我寫本文的時候(2019年1月),這個方案還處在草案階段。

 

綜上,比特幣的隱私性是不足夠好的。

 

解決方案

 

為了獲得更強的隱私性,加密貨幣社群一直在不停的努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基於零知證明或者其它技巧的隱私幣項目。例如,Zcash 和門羅幣,這樣的項目是獨立的區塊鏈項目發行的自己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社群內部也在思考各種改進方案。例如,由核心開發團隊提出的 Confidential Transaction 以及 Coinjoin 。後來有人結合這兩項技術,提出一套新的加密貨幣協議,名為 Mimblewimble 。

 

Mimblewimble 暫時還沒有被比特幣項目採納。但是實現了 Mimblewimble 的獨立區塊鏈項目有兩個: Grin 和 Beam 。

 

其它的方案還有不少,這裡就不一一說了。

 

總結

 

關於比特幣隱私性的討論主體內容就這些了,總結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要點:首先,比特幣本身主張透過隔離肉身身份和比特幣地址這種方式,來保證用戶隱私。其次,由於交易全部公開可追蹤,所以要真正透過比特幣實現隱私,實際中是很難的。最後,社群提出了各種方案來增進加密貨幣的隱私。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入門系列 | 比特幣的 Nonce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