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醫生徐超斌!南迴醫院夢想漸成真
採訪、撰文/陳彥驊
2015-09-13 20:29

 被稱為「超人醫生」的徐超斌,畢業於臺北醫學院;身為排灣族人的他,在臺東縣達仁鄉也被當地人被譽為「臺灣史懷哲」。

 

這位超人醫生,雖在2006年因過勞而中風,但他仍不放棄以醫療服務大眾為己任的責任與精神,現正致力於為「南迴醫院」募資,以改善偏鄉醫療環境。

 

對於徐超斌來說,從醫讓他最難忘的事情,是對患者「無力回天」的困窘;他同時也感慨,臺灣醫患關係因為醫療過度商業化,而變得疏遠、易產生誤解,造成醫療糾紛屢見不顯的情形。

 

認為醫療是「基本人權」的徐超斌,有非常崇高的理念,認為偏鄉的民眾也應享有完善的醫療環境。

 

徐超斌感慨的說,在臺北等大都市居住的民眾,大概很難想像,遠在三、四百公里遠的地方,竟有兩萬多位同胞沒有醫療資源可用。

 

至於為什麼想一肩扛起這個「政府不支持」、「民間不看好」的醫院募資計畫,徐超斌說,從大學時期起,他就將醫療當成一生志業;並且認為即便有千分之一的機率成功,這也值得一賭!

 

而對於為何敢說自己是臺灣最帥的人,徐超斌也用爽朗的笑容的回答,如果你像我一樣殘缺(中風),卻仍能每日掛出最爽朗的笑臉,那你也可以是最帥的人啦!以下即為Knowing專訪徐超斌精華摘要:

  

問:從醫多年來,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無力回天」的情形。還記得在一起醫療事件中,一位中年人因為車禍而重傷,造成他的主動脈撕裂,其實送到醫院時,我一看他的傷勢就知道,這條命幾乎不可能救得回來了。但我仍極力去搶救,最終他的傷是在半小時內就惡化、回天乏術。

 

除了無法救治到病人會讓我很懊惱以外,我還遇過家屬因為救不回病人而揚言提出告訴,或著要求醫院賠償的情形,這些都讓我印象很深刻。但我必須說,我在醫治傷患時都是非常專注、用心的,因此這種現象也使我感慨臺灣醫患間的關係並不好。

 

問:那麼有沒有讓你最有感觸的事呢?

 

真要說的話,在偏鄉地區的巡迴診療,所帶給我的感動最多。我過去每週會到臺南新化區的一個部落義診,那時就有發現,有位老婦人每週都會拄著柺杖走過崎嶇的山路赴診;有幾次我便停下來讓她上車,載她到義診地點。

 

由於她老人家年歲已大,我不忍她每週得走這麼崎嶇的山路來就診,於是我曾有次開了兩週份量的藥給她;結果隔兩週後她來複診時,卻抱怨「隔太久了」!

 

經過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她認識的人中,只剩我懂排灣族母語,所以她很喜歡來找我看診,用母語與我交談;這時我才發覺,原來自己無意間剝奪了這位婦人,對於自身文化的珍惜。

 

 

問:近幾年從醫經驗中,有體會到過去所沒有的體悟嗎?

 

我曾診斷過一位六十歲的中風婦女,她向我表示,無力活動的肢體部位會感到疼痛,當時我不以為然,認為這僅是她的心理作用,便替她打了維生素,希望藉此讓她心裡感到舒服點。

 

但直到自己在2006年時,左手、左腳也因中風無法活動後,才了解到,原來肢體麻痺的部位真的會因為難以移動而有疼痛感。這件事情使我反省,過去我多以醫療專業的角度來替病人醫治,現在則較能用以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替他們看病。

 

問:那麼你行醫多年來,有沒有觀察到臺灣醫療的困境?

 

在全民健保全面實施以後,我不斷在思考,究竟醫療是「基本人權」還是「商業行為」呢?

 

在偏鄉的醫院中,一位醫生平均一天只需要看六至七名患者,但在都市裡的醫院,卻因為健保制度,而使得每位醫師每日起碼得看上六十至七十名患者。而這相差了十倍之多的人數,也降低了醫師與患者間的關係,造成不少民眾會對醫師有嚴肅、無情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這些醫師根本無暇、周全顧及到每個患者的需求。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有家屬在醫療過程中,會對醫療人員產生誤解,甚至進而提告、或動粗傷人。雖然偏鄉的醫療資源匱乏,但是那樣足夠有時間,來讓醫師與患者完善溝通、理解病情的方式,不才是最理想的醫患相處模式嗎?

 

問:你在「南迴醫院」的募款過程中,有遇到什麼較大的困難嗎?

 

相較於台塑的長庚醫院,南迴醫院並沒有大財團支撐;相較於馬偕、慈濟等醫院,南迴醫院更沒有宗教力量協助。這樣對照看來,就不難理解在推動募款、建設是有多艱困了。

 

老實說,這項募款計畫,其實中央政府並不看好,並認為醫院沒有經費來源、無法長久經營。

 

除了官方的阻力以外,民間求助無門也是一個,雖然我曾諮詢過專業的工程專家,但大多數人都選擇冷眼旁觀,因此無論是設計圖、或者選址,我都在過程中不斷改進,倚靠自己的力量獨力完成。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難道生活在偏鄉的國民就沒有「醫療人權」嗎?因此我並不認為,醫院是用來賺錢的,況且若只在乎收益,也就意味著這些醫療服務將會變質。

 

如果能改善偏鄉醫療資源匱乏的情形,並提升當地工作機會,我想這更勝過純粹把醫院作為賺錢工具。現階段基金會募款雖已達標,但建醫院的費用約還須1.5億元,尚仍須分3年募款。

 

問:那麼你為什麼會想要來做這麼艱難的募款計畫呢?

 

我就讀大學時,就已把從醫當成自己的志業與使命了;在行醫多年來,更因為長期觀察到南迴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及達仁鄉等四鄉醫療資源匱乏的現象,且無論官方、民間都沒有人願意來協助,又因自己身分、背景都出身於醫療體系,才決定扛下責任。

 

但我必須要說,南迴醫院是臺灣史無前例的醫院募資計畫;但即便成功機會微乎其微,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都勝過於不願嘗試的零。

 

我認為,若這間醫院能順利落成,甚至順利運作的話,無論募資、營運經驗都可以複製、運用到全臺各地的偏鄉,來協助當地居民建立醫療中心。對於醫療從業人員也會有好處,醫師可以藉此機會與患者拉近距離,讓雙方的醫病關係更加良好,讓看病成為一件「不那麼緊張」的事情。

 

 

問:目前南迴醫院的籌備進度?

 

已向衛福部提出申請立案,定預計在2019年落成開業。

 

問:南迴醫院會不會和周遭的醫療單位合作呢?

 

目前已與臺東馬偕醫院洽談,可能會將南迴醫院作為初步處理、救治較輕微傷患的前哨站,再將處理過後的重症患者轉送至馬偕醫院,以「賠錢的事交給南迴做」來讓利協商。南迴醫院預計將會設置八張急性病床、十二張慢性病床,並備妥交通車接送患者。

 

問:為什麼會需要交通車呢?

 

之所以配備交通車,是因為偏鄉地區的家庭多屬隔代教養。

 

曾有個案例,是老爺爺生病須住院休養,老婆婆卻因為還得照顧孫子,所以必須在孩子上課期間往返醫院探望爺爺,這樣通常一趟來回的車資就要花費三千元左右,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南迴醫院提供的交通車,將能有效避免他們花費過多的金錢在通車上。

 

問:所以看起來,南迴醫院似乎也會協助當地城鄉發展?

 

南迴醫院不會只有醫療事業,也會提供教育方面的服務,例如當地學子讀書的場域,同時也會負起照顧獨居老人生活起居的責任,進而提高當地的就業機會、促進產業發展,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這間醫院也會使用太陽能等綠色方式建造,來達到環保的目標。

 

問:近幾年來知名度變高了以後,是不是也給你帶來一些困擾?

 

我曾接受過一篇《聯合報》的專訪,這篇專訪中,記者請教我對於偏鄉醫療的看法,我原以為這篇文章會以第三人稱做敘述才接受採訪;但沒想到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標題還下「建南迴醫院徐超斌自己來」,這就讓我受到各方人士的質疑。

 

雖然我並不執著於這些攻擊言論,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的做法錯誤,那我也很樂意接受批評;但我無法接受針對我身體所作的人身攻擊。

 

我認為自己也只是普通人,是被媒體過度造神所拱起。我同樣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因此媒體操作所產生的「大神現象」,應專注於社會議題,並為社會帶來正向力量,而非是引發爭論、口水戰,才有實質的助益。

 

我在成為公眾人物後,臉書上的發言也相對謹慎得多,會避免造成爭議。但同時我也會藉著這個影響力,來讓大眾理解醫師、患者間關係的相關議題,使大眾看到診間以外的醫療困境。

 

問:那想必你一定也有粉絲了,是不是有比較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常常會有小朋友寫信來向我致謝,雖然內容通常是童言童語的,但都讓我感覺到溫暖。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父親為了協助我建醫院,專程開車帶著全家跑來找我,父親先贊助我一萬元,他們家中的幼稚園小男孩便隨後拿了一包零錢給我。雖然這包零錢總共只有十七元,但是我當下拿在手上,卻感到沉甸甸的,是非常厚重、實在的感動。

 

問:最後,我想請問為何你總是以「帥」自稱呢?

 

答:其實我的帥並不是說真的覺得自己長得像金城武、劉德華一樣,外表相當出眾、俊俏;我要表達的是一種精神。也就是說,縱使你是身體像我一樣有殘缺(中風)的人,只要能夠如同我一般,總是掛出開朗的招牌笑容,那你就是最帥的人了!

 

圖片來源:徐超斌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