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 ABC成功挖出分叉後第一個區塊,BCH分叉自此正式完成
葉玉龍 / 何渝婷編譯
2018-11-16 10:05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7年,自從比特幣分叉出它的第一個分叉幣BCH後,分叉彷彿頓時成為一種潮流,截至目前,一共出現了幾十個比特幣的分叉幣。然而,當隨著市場寒冬的來臨,曾經受人追捧的大部分分叉幣都難逃瀑布的命運,甚至接近歸零。只有得到「礦霸」比特大陸支持的BCH雖然已不復當年雄風,但依然活躍在人們視線中。

 

2018年11月15日,BCH也如當年的比特幣一樣,迎來了自己的分叉時刻。11月16日,凌晨1點50多分,BCH ABC成功挖出分叉後的第一個區塊,自此BCH分叉正式完成。回顧BCH的分叉之路,充滿了權力和利益的爭奪,同時也給整個產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比特幣之子

 

2016年7月,比特幣的1M區塊被填滿,更多交易無法即時計入區塊。為此,BitcoinABC開發團隊在2017年7月開發完成了從1M擴容到8M的新軟體系統,並做了應對攻擊的防範措施,經多方測試較為穩定。但由於整個社群仍然認為一直負責比特幣開發的Core團隊代表了比特幣開發的主要力量,也由於對比特幣系統分裂的恐懼,社群的絕大部分人沒有選擇BitcoinABC開發的新系統。只有少部分人對Core失去信任和信心,經再三考慮選擇支持BitcoinABC的軟體版本,並在2017年8月1日正式開始運行。

 

新的軟體版本在比特幣區塊高度478599開始運行。從此,世界上就有了兩種比特幣系統軟體,分別記錄1M限制的區塊和8M限制的區塊,由於參數不同,兩個系統軟體相互不承認對方的新區塊。從而就出現了兩條區塊鏈,相當於有了兩個不同的比特幣。

 

為了區分,8M區塊系統中記錄的比特幣稱為「比特幣現金」(BCH),1M區塊系統中記錄的比特幣仍然叫做比特幣。2018年5月,BCH進行過一次硬分叉,主要是將區塊大小由8MB升級到32MB,但並未產生新的幣種。

 

BCH的營運團隊也分幾派,其中主要的就是由比特大陸投資的BitcoinABC社群和由假冒中本聰的澳洲人CSW(Craig Steven Wright,人稱「澳本聰」)支持的Bitcoin SV社群,這兩大陣營也成了後來BCH分叉之爭的主角。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BCH成功分叉 一場算力戰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