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必看!劉備毫無資源如何鹹魚翻身?
專欄作家洪大倫
2016-05-17 22:04

我喜歡看歷史故事,更喜歡研究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到底是如何鹹魚翻身?這跟創業人的心境很像,因為90%的創業人都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既然如此,觀察那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將相,就顯得別具意義。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據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以「匡復漢室」為號召,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年代,跟著大家打黃巾賊登上歷史舞台,並逐步建立自己功業,最終成為蜀漢開國皇帝。

 

如果你認真去看他的一生,會發現前半輩子不是打敗仗就是在逃難,直到認識了諸葛亮,並歷經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中的赤壁之戰後,運氣才稍稍好轉。

 

赤壁之戰後發生什麼事?經過零星小戰役與討價還價,劉備佔有了荊州的「部分」據點,自任荊州牧,只是他佔領的都只是一些窮城鎮,沒什麼資源可言;孫權派周瑜攻下江陵,並控制了西起夷陵東至尋陽的長江防線;曹操則退回北方,僅佔有荊州的南陽郡與襄陽。換言之,曹、劉、孫三分了荊州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就在這時候,劉備便開始打起益州的主意。

 

益州,包括漢中、廣漢、巴郡、蜀郡等,是東漢時期最大的兩個州之一,而且沃野千裡,稱天府之國。主人劉璋,基本上沒什麼本事,因此益州就成了如狼似虎的軍閥們想爭奪的肥肉,劉備當然也不例外。

 

最後爭奪的結果,是益州成了劉備的根據地,孫權與曹操卻落空了。這就很有意思,為什麼三國中最弱的劉備,最沒資源的劉備,竟然得到了大家都想爭奪的寶地,反倒是強者如曹操與孫權,在這樣的爭奪戰中輸了?究竟是何解?大致上是因為幾件事情的偶然性,構成了這個歷史事件的必然。

 

 

首先,對孫權而言,要進攻益州不容易,因為要嘛北上得經過曹操的地盤,要嘛往南沿著長江西進,但這得經過劉備的地盤。所以,不是孫權不爭奪,而是難以爭奪。

 

其次,是因為益州的主人劉璋太天真,他聽說曹操準備西征張魯,立刻嚇的兩眼無神,因為張魯太弱,曹操肯定會打贏,一旦打贏,就能更快殺到他眼皮底下。這時候,劉璋底下一個謀士叫張松的就出了餿主意說,可以找劉備來當靠山。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給劉備四千軍士,讓他先去打張魯,因為張魯太弱肯定會打贏,這時劉備就可以成為劉璋北面的防線,用來抵禦曹操,這就成了完美的配搭。

 

可惜,劉璋機關算盡,卻沒算到,劉備雖然常打敗仗,但他不是笨蛋,你算計他,他也在算計你。所以,劉備領了劉璋的四千軍士後,隊伍走到張魯與劉璋中間的葭萌(地名)就停了下來,故意找理由推託,就是打死不去攻打張魯,目的很簡單,等待機會,看時局有什麼轉變。

 

沒想到,機會來的很快,曹操原本說要打張魯,原來只是聲東擊西,真正的軍事行動是打孫權去了。於是,孫權立刻寫信給劉備求援,而劉備則厚著臉皮跟劉璋多要一萬兵馬與軍事物資,說是要回荊州去協助孫權對抗曹操。

 

劉璋一聽,什麼跟什麼?我叫你去打張魯你不去,現在竟然還跟我要一萬人馬說要去陪孫權打曹操,怎麼說當然都不肯。於是,兩人的爭執,就成了劉備討伐劉璋的理由。建安十八年,劉備向成都進軍;十九年五月,劉備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蜀,攻城掠地;那年夏天,劉璋就在軍團的猛攻之下出城投降,劉備正式成為益州的新主人。

 

那麼,曹操為什麼沒有搶先拿下益州?一是因為要打入成都只有一條路,而這條路得先消滅馬超、韓遂、張魯等人,難度頗高;二是因為認為孫權不太可能繞遠路,同時覺得劉備弱小根本不可能拿下益州,因此整整三年都毫無動靜,沒有把重心放在西邊,就這樣被劉備捷足先登。

 

拿下益州對劉備有什麼意義?有,非常重大。這對大半輩子都流離失所、寄人籬下的他而言,算是第一次真正擁有自己穩固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原本其實有人建議劉璋應該進行「堅壁清野」的方式,把所有物資跟房舍都燒毀殆盡,不留給劉備任何資源,但劉璋不肯這樣對待成都的人民,所以留給劉備的確實是滿屋子的軍需與錢財,這對劉備而言,真像是繼承了武功前輩數十年的功力一樣,立刻從門外漢晉升絕頂高手。

 

自此,劉備算是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那三分天下的願景,也從此邁向他建國蜀漢同時稱帝的歷史地位。

 

好,這時候我們就要回過頭來回答標題的疑問:對毫無資源的劉備而言,他究竟是怎樣鹹魚翻身?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機緣」二字。是的你沒看錯,我這篇文章說這麼多,就是想跟大家說「機緣」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毫無資源的人非常重要。

 

過去至今,仔細去研究會發現,成功者的生命中「必然」會有一段足以逆轉命運的「機緣」發生。有時候,機緣是「天生的」,也可能是一種「大趨勢」,是讓你碰上「大貴人」,或某種對你非常有利的「環境」、「機會」。這種機緣不是普通的機緣,是徹底翻轉魯蛇人生的重要元素。

 

看到這邊,你大概又會心想,這不就是碰運氣的意思嗎?不,我對「機緣」的看法不是碰運氣。碰運氣是指純粹隨機的等待好運降臨,但「機緣」固然有運氣的成分,卻不完全是隨機的,它有著看似偶然中的必然性。

 

我經常說,如果你想吃山珍,就應該往山裡去;你想吃海味,就應該往海邊去。然而,往山裡去必然吃得到山珍嗎?未必;往海邊去必然吃得到海味嗎?也未必,但比起往沙漠去,我想上述的機率應該都大很多不是?

 

主動往山裏、海邊去,這是你能選擇的必然性;但能不能有山珍海味可以吃,則是偶然。只是說,若你往沙漠去,要吃到山珍海味的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因此,那些能吃到山珍與海味的人,必然也「多半」是往山裡、往海邊去的人,這就是看似偶然中的必然性。

 

有句話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摘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因此,當你堅持不懈地朝向某個目標走,你所傳達出來的意志、能量,會讓身邊的人逐漸認識你,知道你正在做某件事,無形中會衍生出點點滴滴的連結;同時,隨著時間的積累,你會在這過程中逐漸發現機緣出現。這並不是你窩在家裡面等待的結果,而是因為你「持續」不斷地朝著某個方向去,才能遇見成就你的「機緣」。

 

是主動的作為使成功的機緣靠近你,而不是被動觀望等待機運來臨。但即使如此,機緣的出現也不是因為你努力就會很早出現,努力的程度與機緣出現的快慢沒有絕對關係。換言之,機緣的出現可能很快,但也可能很慢。

 

以劉備為例,他24歲起兵打黃巾賊,48歲那年碰上赤壁之戰,54歲才擊敗劉璋成為益州新主人,真正擁有自己根據地,中止了顛沛流離的人生。若以赤壁之戰當作他人生的分水嶺,前24年(24~48歲)不是打敗仗就是逃難,卻在短短6年內(48~54歲)逆轉了他的人生。

 

24歲起兵,54歲才成功,多久時間?整整30年!為了碰上後面那6年的「黃金機緣」,他足足忍受了24年的戎馬生涯,中間歷經無數次的戰役、背叛、生死存亡、妻離子散,吃盡苦頭,才碰上足以改變他魯蛇人生的機緣。

 

美國著名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寫過一本書,叫做<異數>,這本書主旨在講述看似偶然中的必然性,以及這些偶然中的必然是如何讓人在激烈的人生競賽中脫穎而出。比方說,為何曲棍球的選手生日大多集中在某些月份?為什麼現代的網路科技業鉅子大部分都出生在以1955年為主的數年之間?同樣是天才,為何有些人的人生際遇沈淪,卻也有人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選擇或際遇,成為舉世矚目的偉人?

 

這些案例,都在講述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機緣的重要性。

 

有些人的機緣是天生的,有些人的機緣則是靠主動努力碰上的。這樣的觀點並不宿命,相反的,它對創業人而言,其實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這意味著,創業的成敗沒有任何人可以提早說得準,縱然主客觀條件都未必成熟,也未必具足,但「機緣」這件事,就不是任何人可以預先猜想得到的。

 

那些唱衰你的人之所以能說得準,純粹是因為創業的成功率本來就不高所致,這就好比對一個下雨天期90%的區域而言,你成功預言說明天會下雨很容易猜中,是一樣的意思。

 

然而,有誰料到像劉備這種沒資源、沒強大軍隊、沒靠山的50歲大叔,竟然會在短短三年內成為益州的新主人?就連沙場老將、極端精明的曹操都錯判形勢,又有誰猜得到他能靠著這樣的機緣鹹魚翻身,成為曹魏的勁敵之一?

 

同樣的,或許你的團隊此刻還沒什麼成就,沒什麼突出的表現,甚至也可能被資深的創投、業師批評不夠水準,沒有成功的條件,就像曹操不認為劉備能有什麼搞頭一樣;但他們唯一無法算準的一點,就是你的機緣,而機緣卻可以憑著你的努力與堅持,終有一天被你遇見。它可能是貴人,是機會,是趨勢,無論如何,只要你能持續走下去,就「必然」會碰上改變你一生的機緣。

 

你越是相信這樣的道理,你會越發積極,並想盡辦法讓自己活下來。活得久,氣長了,碰到機緣的機率也就高了。

 

總而言之,創業人需要努力,也要相信積極努力能帶來機緣這回事。什麼時候撞見不知道,但只要你願意堅持努力,大量連結你遭遇的點點滴滴,並善於觀察情勢變化,掌握機緣,任何人都能藉此鹹魚翻身。

 

成功不是誰說了算,沒有誰能事先預料未來如何,而機緣也只留給時時刻刻都在準備的人。想擺脫魯蛇人生?趕緊積極努力吧,機緣或許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呢!

 

推薦閱讀:翻轉街頭!聶永真與人生百味推最酷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