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小校裁併潮 我們的下一代該何去何從?
呂姿穎
2015-08-21 16:19

臺灣近年來出現一陣小校裁併的風潮,各地縣市政府均表達為了人力與財政成本考量,希望能夠將小班小校進行併校,站在政府的觀點來看,併校之後除了可以節省財政與人力支出,同時也能夠將教育資源集中提供給學校運用。但是站在學生或是老師的角度看來,併校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學校是另一個家

 

面臨併校的學校,多半處在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或是人口數比較少的地區,這些學校的學生,彼此之間多半是從小就認識的玩伴,與同學們相處的時間多過與家人們,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學校某種程度上就像他們的另一個家,能夠讓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共同回憶

 

當全校師生的關係如此緊密時,每一位師生在學校裡得到的是一種共同情感,而這些情感會建構他們在學校的共同回憶。因此,當併校之後,學校會面臨改建或拆遷,而他們記憶中的具體依歸,也容易隨之消失。對於師生與校友而言,併校不單單只是換學校上課的問題,而是他們可能再也找不到回憶裡的那間教室、那個辦運動會的操場,還有那個一起玩樂的花園。

 

小班小校等於浪費資源?

 

我們期待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優質且平等的教育環境,但當我們以集中教育資源當作併校的理由時,其實是把小班小校的教學和浪費教育資源劃上等號,同時也在告訴那些住在偏鄉的孩子,你們沒有讓我們保留這間學校的價值,因為這樣只會浪費更多的教育資源。

 

但其實國內外有很多研究資料都顯示,小班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繁,學生的團結凝聚力也比較大,反而可以確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考試成績。這些學生自身生活或成長的地區,能提供給他們的資源就已經比較缺乏,透過得到比例上來講比都市小孩多一點的教育資源,才是實質上的平等不是嗎?

 

人力成本節省?

 

併校所謂的節省人力成本,主要是集中在教師身上,但是我們的體制中現今依然沒有教師的退場機制,即便是代課代理教師,也只是讓那些老師們疲於奔命,繼續去爭搶其他學校的代理代課缺額,然後創造出更嚴重的流浪教師潮。

 

抗爭不是沒有道理的,政府是否能有更好的辦法,讓我們的下一代,還有機會看看父母的學校,聽著他們曾在哪裡與同學玩鬧嬉戲,又在哪間教室埋頭學習,或是頑皮闖禍呢?「併校」用嘴巴說只有兩個字,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個字就足以拆毀他曾經的童年記憶。

 

參考資料:國立教育研究籌備處第103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

 

 

圖片來源:flickr@tj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