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慣性流產成因,將研預防方法
端傳媒
2016-03-14 14:22

自然流產是一種普遍現象,且很可能反復出現,形成慣性流產(連續流產三次或以上)。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研究者們近日發現,慣性流產很可能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裏的幹細胞不足,若能在下次懷孕前彌補子宮內膜的缺陷,就有望避免再度流產。

 

「對於那些慣性流產者而言,這可能是預防流產的唯一方法。 」研究者之一、華威大學教授Jan Brosens表示。

 

這項研究由華威大學的醫學院和系統生物學中心合作進行,發表於權威期刊《幹細胞》(Stem Cell)。研究者們觀察了183名女性的子宮內膜組織,發現在那些慣性流產的女性的子宮內膜組織中,可被分離的幹細胞數量更少。

 

此外,研究者們還發現缺少幹細胞會加速子宮老化。子宮內膜會在月經、流產、分娩後自我更新,這種更新能力取決於幹細胞數量。當幹細胞不足時,子宮內膜細胞就會加速老化,從而增加癌症反應,對胚胎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者之一、華威大學教授 Siobhan Quenby 表示,在發現慣性流產成因後,他們將在今年春季起研究如何預防慣性流產。初步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發新的子宮內膜測試方法,及早對慣性流產風險較高的女性進行篩查,其次將研究增加這些女性的子宮內膜幹細胞數量的方法,包括服藥或其他助孕方法。

 

除流產外,不孕症也困擾著不少想生孩子的女性。今年2月,美國一名患有子宮性不孕症(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的26歲女性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成為美國國內首例,但最終因術後併發症移除了子宮。在瑞典,這項手術目前成功率較高,至今已成功進行7次移植手術,其中5人移植後已誕下嬰兒。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