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或立委給的數字遊戲可能從沒少過。我們常批評政府給出許多的數據資料有問題,這些問題多是結果不符合現實與民情,如果是問卷調查,就可能在信度、效度太低使得與現實脫鉤。在選舉前總是有些與經濟有關的數據出現,例如平均薪資比去年同期上漲云云,代表我們的政府有在做事。但真是如此嗎?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2日發布2015年1月至8月的平均薪資(包含月薪、年終、獎金、紅利、加班費等)為50,633元,且強調是歷年同期最高。但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在FB批評,「不要每次都來個歷年薪資最高,讓我們看了又自卑又羨慕。」這其實不用反證,先看你手邊的薪資條就曉得了。劉文瓊說,這不過是「一個年薪千萬的人,和20個流浪漢,平均起來月薪五萬」的結果,並建議政府計算數據時更加細緻,例如依照年齡區分,且先「去掉占全國總所得4分之1的5%富人」,才是更能反映現狀的結果。
另一個例子,立委陳歐珀在立法院質詢時所提,中國人出國旅遊的預算為93美元,與德國人的1063美元差距甚大,且和澳洲的1223美元相比更不用說,一個德國人可抵十個中國人,他以此數據呼籲交通部觀光局,應積極開發其他國家的觀光客,當時觀光局長謝謂君表示,他國觀光客來台數有上升,韓國尤為明顯。但這個數字,你有看出什麼問題嗎?中國人出國旅遊的預算為93美元,所謂預算是指在台灣一趟的花費嗎?那中國旅客在台待幾天?去了哪些地方?晚上住星級旅館還是商務旅館?這金額僅指來台,還是去歐洲也花這麼多錢?
再退一萬步看,德國人來台灣只花3萬多元台幣,即使不含機票錢,就算搭便車、沙發衝浪也沒法壓這麼低吧。由此可見,在提出任何數據前,都應用更多證據以及詳細的數據來源與計算方式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