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劇3大邊看邊罵不敗老梗
翁健偉
2016-03-16 21:46

打從2003年《台灣霹靂火》推出後,確定了台灣鄉土劇的型態,也從此展開了「演不完」、「掰不完」、「拍不停」的鄉土劇生態。演變至今,鄉土劇已經從一週五天、一年52個禮拜的不停放送,衍生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是無論鄉土劇怎麼演,這幾個不敗老梗就是超管用,讓你邊看邊罵、越看越恨,收視率卻一直飆高啊!


1.壞人、壞女人、壞人
有好就有壞,若要凸顯主角的善良、正直、單純、無辜,就不得不仰賴壞人出馬。以前的壞人還只是牙尖嘴利、嗆聲頂嘴,但是現在的壞人就已經變成了壞人的百科全書,滿肚子壞水,然後隨便都可以變出一堆讓人瞠目結舌的使壞橋段。如果是壞女人,還要加上違反三從四德等讓觀眾唾棄的舉動。但是這樣還不夠,鄉土劇如果要激發收視率,一定要讓壞人使出跨越法律界線的惡毒手段,這樣編劇才能把壞人遭到報應的下場寫到淋漓盡致,讓主角被欺負的一肚子怨氣,以及看著善良主角被欺負而氣個半死的觀眾,終於有「報應來了」的快感,然後就反應在超高的收視率上!

 


2.置入性行銷
沒有人看戲是為了看置入性行銷吧?!好萊塢電影也很多置入性行銷,但觀眾看戲的時候都很難察覺。但是到了鄉土劇呢,置入性行銷不能做到船過水無痕,這樣子觀眾怎麼能發現製作單位的苦心呢?一定要做的很粗糙、很明顯的置入性行銷,讓觀眾覺得自己好像在看購物台,這樣子才會被激發出一肚子怒氣,邊看邊罵,可是罵完之後置入的商品就紅了,大賣了!像是《娘家》的故事背景是賣豬腳的,因此順理成章置入了很多豬腳,但是後來又說要賣肉粽,於是就一連好幾集在扯如何一邊豬腳、一邊賣肉粽,如何分帳(不會分開來結帳就好了嗎)。然後廣告時段立刻出現「娘家牌豬腳」,哇,就跟劇中人賣的一樣耶!


不過這算是高明的置入性行銷,電視台自行開發的衍生性商品。去年的《嫁妝》,就出現了陳昭榮要屬下簡報某一品牌的旗艦手機的特色,然後演員們就這樣光明正大放起了Power Point的PPT,好像到了手機上市記者會...。另外還有一個很經典的置入,就是葉全真跟陳昭榮去逛電器行,然後與店員談起了會員卡沒帶身上的麻煩,說著說著就變成這間電器連鎖店的的會員制度宣導大會。


聊到這裡,該品牌旗艦手機,之前還置入過他們的防水功能,就是婆婆一邊洗碗、要一邊接電話,結果手機就這樣掉入水裡,媳婦不慌不忙撿起來,強調買給婆婆的手機是防水機。看,這麼經典的置入性行銷,真的是讓人過目不忘!

 


3.亂入
其實鄉土劇邊寫邊拍,又要製造收視率高潮,當然常常會寫到前言不對後語,但基本上製造了另類瞎掰的樂趣。像是《台灣霹靂火》已經演到究竟誰是壞人、誰是好人都分不清楚了,只好說主角去做了美國FBI的變臉手術,所以觀眾以為的好人其實是壞人。但這還是小意思,《世間情》把亂入的法則發揮到極限、盡善盡美的地步,只要最近流行什麼話題,都可以亂入到原本的劇情,而且亂演之餘還可以接回本來的故事發展...完全考驗觀眾的記性。


《世間情》劇情亂入過「黑魔女」、「007」、「美少女戰士」、「福爾摩斯」等各種奇裝異服的造型,快要變成Cosplay同樂會,奇特的是這種跟劇情主軸無關的亂入,反而增加了話題,然後觀眾又是邊看邊罵,收視率又飆高了(鄉土劇的收視率就跟高血壓,很容易就飆上去)。


至於為什麼讓觀眾邊看邊罵就會有收視率,鄉土劇塑造出一個劇情怪奇、誇張、乖戾,但卻又要強調「惡有惡報,不是不報」的世界,讓觀眾置身其中可以忘記每天遇上的不快樂,達到紓壓的目的。現實當中許多事物難免妥協,鄉土劇也不例外,但是只要願意收看下去,編劇還是願意給那些「不乖」的反派一些教訓,讓正義得以「先扭曲、再伸張」。

 

延伸閱讀:要韓瑜戲外演小三 媒體轉行當編劇

 

圖片來源:《嫁妝》、《世間情》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