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瑞克》到《捉妖記》,導演許誠毅披荊斬棘
翁健偉
2016-04-13 18:47

在拍過動畫電影《史瑞克》奪下奧斯卡最佳動畫之後,導演許誠毅輾轉到了中國參與了《捉妖記》拍攝工作,2015年在中國締造了新台幣125億票房記錄。結合電腦繪圖人物與真人演出的《捉妖記》,不僅在拍攝上有許多挑戰,甚至拍完之後還遇上了「重拍」的惡夢,但是這些都無法擊倒許誠毅,最後電影的成果讓人為之讚賞。

 

妖怪不駭人,感情會更好

《捉妖記》的一大突破,就是擺脫了自《倩女幽魂》以來,對於「妖怪」的千篇一律的想像:長髮、陰森、尖銳的嗓音、青面撩牙;相反地,《捉妖記》的妖一個比一個還可愛,改走「卡哇伊」路線、「賣萌」。許誠毅說在籌拍時就決定要做不一樣的妖怪,不要演員化妝去扮演妖怪,「妖應該是可愛的,也有些是很兇的,淡最重要的一點,不要一出場就大吼大叫,而是要會『演戲』。」劇中電腦繪圖製造出來的妖怪之所以必須要會演戲,是為了讓觀眾投入感情,「所以大家看的時候也會喜歡妖,也會跟著牠們一起喜怒哀樂,「不會妖怪一出場,就感到害怕。」

於是牽動觀眾整部片情緒的小妖王「胡巴」,也是特別討論過後的成果。在最初設定的版本,「胡巴」比較接近貪吃的花栗鼠,對人也有點兇,最後某次導演在買菜時,覺得胖胖的蘿蔔很像胡巴,「要讓人感覺看完之後想抱抱他、摸摸他,有這個感覺最重要。」所以他不要求電腦繪圖的妖怪質感要有多真實、要強調肌理如何栩栩如生,「太過刻意的話會讓人不想接觸,所以最後的效果挺好的。」有的小觀眾看了,會跟媽媽說,「生一個胡巴給我吧!」這表示觀眾的感情真的有投入,這是他覺得相當欣慰的地方。不過在籌備階段提出這樣的想法時,即使是美國的特效顧問公司,都感覺很特別,「他們很驚訝我們沒有要追求『真實』的電腦特效人物。」而在《捉妖記》完成後,他們發現這樣的風格也很不錯,不需要在每一個鏡頭要求電腦繪圖人物的真實感達到極致,反而多了一些些的動畫感,整體感覺會更好。


導演許誠毅(左一)以《捉妖記》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進導演的獎項

 

換角重拍,大哭半個小時

不過《捉妖記》的真正考驗,是發生在全劇殺青、都已經進入了後製作時期,發生了主角柯鎮東的「呼麻事件」,於是整部片只好把他的戲份廢除,另外換上井柏然頂替重拍。導演許誠毅說在發生的當下,自己是在特效公司與特效人員看鏡頭(檢查特效製作的成果),此時他接到電話,講了半個鐘頭,「半個小時後我掛掉電話,跟大家說『我們繼續看鏡頭吧』,看到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只有妖、沒有演員,所以不需要改,然後我就哭了,還無法控制的放聲痛哭。」眼看導演放聲痛哭,特效總監決定請其他工作人員出去,安慰他不要擔心,有什麼問題一起解決。在大哭之後,許誠毅終於面對必須換角、重拍的現實,他說的確有想過其他的解決辦法,例如用電腦特效把柯鎮東的臉換掉,「但是這太難了,如果要這樣做的話,可能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製作特效,而且連美國好萊塢那邊也沒有更容易的辦法,只有『重拍』最實際。」

但是重拍也不見得都是壞事,女主角白百合本來對於自己與電腦動畫人員對戲沒有太多想法,「在重拍之前,她看了電腦特效合成的畫面,對她有所幫助,所以她有調整演法,可以想像電腦特效人物該如何跟她互動、反應,讓演出更為立體。」當然重拍也不如想像中容易,《捉妖記》有許多場景都是額外搭建的,因此確定換角演出後,許誠毅一直擔心場景該如何重搭、重建,「後來跟劇組製片開會後就安心了,因為他可以幫我解決。」

延伸閱讀:《捉妖記》賣萌賣可愛

圖片提供:牽猴子電影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