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比特幣比挖黃金更耗電
核財經/陳培愷編譯
2018-11-15 16:15

根據這份報告,從2016年初到今年年中,開採價值1美元的比特幣,所需能量為17兆焦耳,而開採等值美元的黃金,所需能量為5兆焦耳。其他加密貨幣,如萊特幣(litecoin)、以太幣(Ethereum)和門羅幣(Monero)也需要比開採同等價值的黃金,消耗更多的能量。

 

唯一一種開採過程消耗的能量,超過比特幣和其他三種主要加密貨幣,等值美元價值的金屬是鋁,開採價值一美元的鋁,需要消耗122兆焦耳;稀土氧化物(REOs)需要9兆焦耳。鉑族金屬(PGMs)消耗的能量則需要7兆焦耳,相當於開採以太幣和萊特幣時,所需要的能量。

 

報告在量化部分指出,從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的平均天數來看,我們估計比特幣、Ethereum、Litecoin和Monero採礦,分別需要17Mj、7Mj、7Mj和14Mj。

 

相比之下,我們估計開採鋁、銅、金、PGMs和REOs,分別需要122兆、4兆、5兆、7兆和9兆焦耳,才能獲得1美元。

 

此外,該論文還觀察到,加密貨幣開採所留下的碳足跡,取決於開採活動所在的國家。例如,由於加拿大擁有比中國更便宜、更清潔的能源,人們發現在中國的的加密挖礦,所釋放的碳排放量是加拿大的四倍。

 

與另一個最近的研究報告,描繪了加密貨幣挖礦產業投射的一幅世界末日場景,以及對環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不同,這篇論文指出,新技術的採用可以將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比如門羅的硬分叉和計劃中的以太坊共識機制的變化。

 

門羅幣4月6日的硬分叉計劃,大幅度降低了能源需求,此外,以太坊未來向POS共識機制的變遷,會降低長期的網路能量需求。因此,未來任何一種加密貨幣,在每開採一枚硬幣的基礎上,對環境的影響比我們目前評估中,所確定的影響可能更大或是更小。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挖比特幣比挖黃金更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