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階級鬥爭_分道揚鑣的比特幣和以太坊
31QU/張詠晴編譯
2019-01-10 17:09

 

1781年,巴黎。

 

不滿於法國政府卑躬屈膝的巴黎人民奮起反擊,臨時政府總理Thiers狼狽逃出巴黎。巴黎公社成立,它是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

 

巴黎公社運動被稱之為革命。60年後,1848年,卡爾馬克思發表《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後,共產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一度分成幾個不同的派別:列寧主義、托洛斯基主義、布哈林主義、史達林主義等,彼此之間互相攻訐,鬥爭激烈。

 

2008年,互聯網。

 

不滿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而復始,中本聰創立了比特幣。它是歷史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對世界而言,同樣是革命。10年後,2019年,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枝繁葉茂。

 

比特幣之後,區塊鏈也分化出了各種各樣的路線:區塊鏈1.0、2.0,還有所謂的區塊鏈3.0。

 

專注一個場景的比特幣,打造自由生態環境的以太坊,還有定義依舊模糊的3.0,哪個才是區塊鏈未來的方向?

 

分道揚鑣的比特幣和以太坊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變會變成錯誤。」

 

1924年,列寧逝世,蘇聯共產黨內部分化為兩個路線。一個是托洛斯基為首的嚴格貫徹列寧對共產主義理解的「托派」,另一派是以史達林為首的「修正主義」路線。兩條路線鬥爭不止。

 

在區塊鏈世界裡,這種鬥爭也在發生。

 

2013年底,V神發布了以太坊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慧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2014年,Vitalik Buterin在北美比特幣大會上首次談及以太坊之後,這個新概念就得到了大眾廣泛的關注。

 

以這個時間點為坐標,區塊鏈鬥爭開始了。

 

在2014年之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應用發展階段,它們主要致力於解決貨幣和支付手段的去中心化問題;2014年之後,開發者們越來越注重於解決比特幣在技術和擴展性方面的不足。

 

在2014年之前,是比特幣的1.0時代,以比特幣的信任機器為代表,2014年之後,是比特幣2.0時代,以太坊的智慧合約為代表。

 

儘管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運行,都是以分散式分類帳和加密技術的原則為基礎,兩者在發展道路上截然不同:比特幣堅持一個支付場景;以太坊要搭建一個代碼即法律的生態。

 

比特幣更像「托派」,以太坊則和「史達林主義」異曲同工。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比特幣與以太坊路線之爭:敢問區塊鏈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