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密碼學,到現存的匿名幣
達令智庫/張詠晴編譯
2019-04-16 10:29

 

現代密碼學主要是依據密碼學建立了理論基礎,成為一門科學來判定。1949年,夏農(Shannon)發布了一篇名為《保密系統的訊息理論》的論文,將訊息論引入,提出了混淆和擴散兩大設計原則,奠定了密碼學的相對成體系的理論基礎。

 

夏農的密碼學理論偏向對稱密碼學,分成區塊加密(Block cipher)和串流加密法(Stream cipher)。分組加密是將明文分成多個等長的模塊,使用確定的算法和對稱密鑰對每組分別加密,應用於軟體類加密,比如電子郵件加密和銀行交易轉帳加密等;而串流加密法是加密和解密雙方使用相同的偽隨機加密數據流作為密鑰,通常是對一個位進行加密操作,由於實際操作相對更困難,所以通常用於硬體加密。

 

雖然在1949年,密碼學就開始有了一定的理論雛形,但是由於受到歷史和現實條件的侷限,主要還是政府機關和軍事指揮處應用的更為廣泛。而密碼學真正意義上開始進入發展期還是從七十年代中期。

 

1976年,美國密碼學家迪菲和赫爾曼發表了一篇名為《密碼學的新方向》,開啟了公鑰密碼體制的新篇章,是當代。主要採用了將加密和解密兩個相關密鑰單獨操作,加密密鑰是公開的,稱為「公鑰」,不僅可以公開算法,連密鑰也可以公開,而解密密鑰專屬於用戶,稱為「私鑰」,兩種密鑰相關而存異,基於一種特殊的單向陷門函數(One-way Trapdoor Function),不再是簡單的表單替代和置換,使得保密程度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1977年美國官方頒布了數據加密標準DES用於非國家保密機關,形成了密碼學產業的初期規範,並將密碼學推向更廣泛的應用。而最經典的公鑰加密算法莫過於1978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出身的里維斯特、沙米爾和阿德曼在數論方法上構造的RSA算法,更偏向非對稱加密,目前是安全系數較高的一種加密算法,也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公鑰密碼體制。

 

談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密碼學終於開始與區塊鏈的加密技術在表面上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了。因為區塊鏈裡最普遍使用的加密技術就是利用了RSA的非對稱加密技術,每個用戶的收款地址就是公鑰,同時也需要使用私鑰進行簽名,對訊息進行非對稱加密,保障其安全性。

 

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隱私和自由的追求,由極客(geek)組成的密碼龐克開始探索匿名通訊、匿名交易、盲簽名技術和數位資產,追求建立在個人意願上的隱私暴露。因此,就有了創建了匿名數位現金eCash和盲簽名技術的數位資產先驅大衛·查姆(David Lee Chaum),以及後來我們所知道的在區塊鏈產業中廣泛使用的比特幣、時間戳、分散式儲存等技術。

 

當然,這裡就暫不贅述目前匿名幣主要應用的幾項技術了,這些在主要技術原理和主流匿名幣對比中我們會再詳細敘述。

 

技術應用:匿名幣的主要數據對比

 

1、現存的匿名幣

 

 

2、目前主流匿名幣分析

 

1. 技術優劣勢對比


 

2. 關鍵數據對比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匿名性的前世今生:從羊皮紙到區塊鏈密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