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濫的媒體!免費早餐的代價
專欄作家戴偉衡
2016-04-20 12:07

前一陣子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許多人為了免費早餐提前大排長龍,甚至引發口角,心裡是悵然而複雜的!一是感概台灣人居然為一份免費早餐如此執著費時, 二是新聞媒體為此空拍報導像是重大事件。

 

在台灣常看到新聞處理的方式令人困惑,許多新聞上佔時很久或炒作好幾天的「大事」都讓人啼笑皆非:消費上的錙銖必較或者奧客與店家無聊的紛爭,人和人在巷間的口角爭執或PTT抱怨,網路上隨興的ㄧ句評論,或者起鬨的網路對話爭議,乃至政治上最廉價表面的衝突都當成「獨家」或長時間的新聞處理,但我常在想,「如果我自己是媒體老板,以我年紀的見識與視野,能允許我去縱容多數台灣的年輕記者們,用這樣的方式去創造新聞嗎?」

 

抑或是媒體的老板們,本身早將媒體工具化,所以「不在乎」才是問題根源. 就像我從小閱讀的某些報紙,在經過經營轉換後,我幾乎讀不下去,連社論都覺得「擲地無聲」;過去台灣的榮耀是許多人努力的積累,如今,不是世代的提昇,倒更像沈淪。

 

那麼,這個每天入眼入心的普遍現象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每天被媒體的慎小細微與雞毛蒜皮轟炸得根本不再關心台灣遠大的目標, 也不再關心國際上的動向與台灣的競爭策略, 更只能批判與互斥, 沒有解決方法的討論與創新求變的動力。

 

 

最近看了幾部中國的都會電影,不管內容深度,雋永對白,議題探討,音樂攝影,乃至商業電影的爽度元素,都比某些我看過的台灣賣座國片要精彩許多。

 

我看過非常多的電影,跨度也很大,除了片種類型,印度,韓國,歐洲,俄羅斯電影都看,我並不是一個苦悶的文藝電影觀眾,因此可以靜靜地看完一部深刻緩慢的電影,卻也非常喜歡周星馳的喜劇。我可以接受形式多元與無厘頭橋段,但每次看到某些國片通篇邏輯錯亂與簡化片斷的瑣碎敘事,還有淺薄制式的對白,真的很難讓我從頭到尾看完!如果電影就是一個國家地區綜合文化的體現,除了本地幾位電影大師,讓我們無限景仰,其他正在成長的電影,究竟讓我們看見什麼文化內涵與呈現?

 

中國媒體不自由,但其實是「有限度的不自由」,因為他們的媒體只要不碰觸某些核心問題,就遠比台灣更多元呈現媒體的樣貌,所以,連我年邁的父母親都開始因為互聯網電視可以收看中國節目而著迷。

 

中國政治不自由,但你如果常看微博,微信,就發現他們的政府或許更重視小民的問題與意見;他們國家的問題我們台灣應該都很清楚,但我們常去批判中國的問題,卻不自省我們已經愈來愈嚴重的弱化傾向,在各方面都顯現了退步,先是落後新加坡,再來是韓國,然後現在的中國,我們與香港的宿命,似乎都與以下的變化相關:整個社會逐漸追求更小的私利;媒體整體緩慢的同質化;人與人之間的爭執愈來愈多;對威權的破壞挑戰及於角色之間的關係而愈緊張,如師生,親子,政府人民,勞資雙方;最後就是在政治上追求的價值凌駕了所有其他的面向,乃至成為所有問題逃避的藉口。

 

我們這個世代,如今憂慮感是糾結的,我們還要忍受浮濫的媒體多久?

 

延伸閱讀: 

BIGBANG對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