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是呈現自我,還是盲目追求?
王柏棟
2015-10-05 08:04

 

你一定在路上看過這個背包,姑且不論對它的評價,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品牌故事

 

 

它的品牌叫做Ed Hardy,是一位美國加州的設計師,原先在加州學版畫設計,後來跑去日本向刺青大師學習傳統刺青,2000年時註冊了它自己的品牌,開始推出多樣產品,衣服、配件、香水、保險套都有。

 

 

Ed的作品成功融合日式刺青與西方流行文化讓他一炮而紅,幾個經典紋身圖案如玫瑰和老虎,顛覆傳統的詭譎美感,創造嶄新的街頭文化,十分受到台灣的年輕人喜愛。

 

 

盜版氾濫

 

 

從美國引進台灣後,由於風格獨特,很快地就被盜版廠商盯上,夜市販賣低於市價的Ed產品,時有耳聞,且作工越來越精細,消費者難以分辨。

 

 

潮牌文化

 

 

潮牌的起源,是1990年代日本年輕人厭倦了百貨商場大同小異的衣服,轉而選擇能夠展現個人精神的在地化品牌,以展現自己的獨特性,台灣潮牌正是跟隨這股潮流而興起。潮牌的特色是透過設計,傳達年輕人的想法與訴求到穿著上,才能獲得青睞,因此品牌擁有者是否能正確理解當前年輕族群的心理,消費者能否正確解讀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意涵,是同等的重要。

 

 

消費文化的轉型

 

 

一個很好玩的例子是眾所皆知的品牌,GAPA&FGAP以推出老少咸宜的服裝聞名,窗明几淨的店面,親切的店員以及功能性強的牛仔褲,GAP的終極目標是消除世代隔閡,讓一家人可以一起去逛GAP。後來的A&F卻採取另類的經營策略,在店內撥放震耳欲聾的電音舞曲,把玻璃刷得黑漆漆以擋掉他們不想要的客人,若有不識相的「長輩」誤闖進來,則會收到「你來錯地方」的種種暗示,A&F擺明了只歡迎「年輕人」。

 

 

誰也料想不到,A&F這招居然奏效了。年輕族群對A&F趨之若鶩,GAP的市占率不斷下滑,最終失去他們龐大的市場商機。新世代的年輕人用消費告訴世界一個鐵錚錚的事實:「我們並不想和別人一樣,我們要穿可以呈現自我的衣服。」

 

 

是呈現自我,還是盲目追求

 

 

潮牌的存在,同時存在很多質疑。例如Ed的老虎造型背包,被說成醜爆了怎麼會有人願意買?

 

 

盜版氾濫的讓整條街上都是Ed的背包,和他人背一樣的背包真的能呈現自我嗎?

 

 

平心而論,你真的覺得它超級好看且意義非凡的足以讓你背在身上到處跑嗎?或是背起背包讓你覺得自己就和那些明星一樣酷呢?

 

 

一名漏夜排隊,等著搶購iphone新機的民眾,接受一個試用新機的採訪,她不知道的是,工作人員早就把作業系統從IOS改成Android了,這位民眾顯然沒做足功課,這是她使用後的心得:「嗯,我覺得新iphone的使用介面操作更方便,更加人性化了,這是我會買它的原因。」